多路资本追捧,万亿蛮荒待垦养老医疗:距离很近,困扰很多

和《桃姐》里香港的养老故事仿佛,中国内地的4000万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正亟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但无论是政策配套,还是市场理念,中国都尚未做好准备。

责任编辑:吕明合 助理编辑 刘文慧 实习生 向凯 杨安娜

泰康之家·申园,为全护理老人提供的医疗照护样板间,建立养医结合的机构,在中国依然面临政策和市场的重重障碍。(南方周末记者 马肃平/图)

和《桃姐》里香港的养老故事仿佛,中国内地的4000万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正亟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但无论是政策配套,还是市场理念,中国都尚未做好准备。

纪录片《话说长江》的撰稿人陈汉元80岁了。十年前,他被诊断出帕金森症。“每次摔倒没人扶我起来的时候,我就安慰自己,多躺一会儿。”

女儿在国外,他只身一人住养老院。每次通越洋电话,他总是报喜不报忧。2015年10月,他在养老院休克过一次,差点丢了性命。

像陈汉元这样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全国共有4000万。“单人房5000,双人房4000,如果是3-5人间3500,一个月尿片要500吧,看用什么牌子;陪诊费?看你挑什么档次的。”电影《桃姐》里香港的养老故事,现在正在中国内地上演。

上海是国内最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上海静安区日月星养老院院长虞民明对此深有体会。八年前,虞民明涉足养老行业时,养老院还停留在“只管吃住”的阶段。如今,老人更在意养老机构是否拥有方便而充分的医疗服务。

2016年3月,开业一年多,日月星养老院入住率就达到了83.2%,“不少家属都是冲着有内设医疗机构来的”。

4000万老人的医疗需求,正倒逼养老服务业做出根本性改革,整合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医养结合”概念,被政府重要文件频频提及——

2013年9月和11月,国务院相继出台35号文和40号文,鼓励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

2015年11月,国家卫计委、民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发文,给出了“医养结合”的时间表——到2020年,所有养老机构能以不同形式为住养老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然而,“看上去很美”的“医养结合”,政策落地时,却仍有重重阻碍需要突破。

养老机构“攀医难”?

“看病的地方养不了老,养老的地方看不了病”,这是养老服务的现实困境。

民政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只有4万多家养老机构,养老床位总数不到600万张。真正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养老机构,只占约20%。专业养老机构床位有限,不少失能或半失能老人长期占用医院床位,形成医疗资源错置局面。

不过,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的一份提案,却直指养老机构“攀医难”的问题。部分省市规定,养老机构必须有100-200张床位、聘请专业医师、护士等提供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