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源头遏制“莆田化”

“莆田系”最深厚的生存土壤,是几个“分离”的缺失:医药不分家、医生和护士隶属于医院。而这在欧美国家(不论实行任何医疗体制)都是绝对无法想象的。

责任编辑:聂寒非

不应将辨别医疗资源优劣的使命推给患者,因为他们普遍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并且没有这样的义务。(东方IC/图)

“莆田系”最深厚的生存土壤,是几个“分离”的缺失:医药不分家、医生和护士隶属于医院。而这在欧美国家(不论实行任何医疗体制)都是绝对无法想象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欧美国家里医院有公营私营之分,而医生则都是“个体户”。他们的管理由医师协会(加拿大为各省的医师协会)负责,服务费用和报酬计算也是由医师协会参与协商定价、不得擅自变更的。

至于医疗事故责任,则由第三方机构调查判定,财务上监管权属于政府卫生监管部门,行业规范和处罚权归医师协会。

近日,“魏则西事件”让饱受诟病的国内民营医院群体“莆田系”再次成为争议的焦点。

然而,如何改变“莆田化”现象?为什么欧美民营医院不会“莆田化”?

民营医院的不同“戏份”

民营医院扮演的是“VIP室”角色,职能是为患者提供一种优质优价的医疗选择,让有能力负担者可以选择支付更多的钱,去换取较短的轮候时间和更理想的医疗资源。

在不同的国家里,民营医院承担着不同的“戏份”。

欧美发达国家中唯一的非福利国家——美国,至今并未建立覆盖所有人的全民医保体系(尽管奥巴马在两个任期内曾大力推动)。绝大多数美国人看病主要依靠商业医保,民营医院在整个医疗体系中扮演着主角地位,从大型综合性医院到社区医生诊所,从全科到专科、保健,民营资本无处不在。有人曾夸张地说,在美国几乎所有医疗机构都不同程度带有民营和商业化色彩。

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医疗的主体是公立医院-专科医生-全科医生体系,但同时存在与公立体系平行的民营医疗体系,后者可以进入几乎所有医疗服务领域,但患者在民营医疗体系就诊需要依赖商业医保或自费。

这种体制下的民营医院,扮演的是“VIP室”角色,职能是为患者提供一种优质优价的医疗选择,让有能力负担者可以选择支付更多的钱,去换取较短的轮候时间和更理想的医疗资源。

在德国等国,医保是采取“公共合同型”方式,公共医保虽覆盖全民,但采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