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美书店,凭什么活?

有了亚马逊,还有什么必要去书店?可美国人把莎士比亚书店开在巴黎,爱尔兰人把老书虫开在北京……即便电子书来势汹汹,这些书店也活得不错。

责任编辑:李宏宇 实习生 王婷婷

建于1265年的多米尼加教堂是荷兰第一座哥特风格建筑,这里存放过断头台,做过市管弦乐队的总部、画廊、拳击场,如今是被全世界书迷称之为“天堂”的多米尼加书店。(方所供图/图)

有了亚马逊,还有什么必要去书店?

“世界最美书店”的经理们,聚会成都方所做东的“国际书店论坛”,讨论“成为第三空间的书店”。

卖饭、卖设计、卖人与人的交流——书店不是什么?

美国人把莎士比亚书店开在巴黎,爱尔兰人把老书虫开在北京——书店无国界?

可以是教堂,可以办婚礼,可以是青年旅店——书店无边界?

无论如何,电子书来势汹汹,这些书店却活得不错。

“我认为五年之后,除了在大城市还能有一些特色书店,你不会再看到大型书店了。互联网销售的势头之下,它们将不复存在。”2011年,澳大利亚参议员、小企业部部长尼克·谢里的这番话给他招来了一片骂声。

谢里此言的背景,是澳大利亚零售企业瑞得集团刚刚被托管,集团旗下的两家大型连锁书店——鲍德斯关了所有门店,安格斯罗伯逊也关掉了大部分店面。

互联网巨头来势汹汹,“苹果的乔布斯,亚马逊的杰夫·贝索斯,他们都断言电子书会在五年之内占到整个市场的50%。”澳大利亚书商协会CEO乔尔·贝克尔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人们确实担心实体书店要完,但从业者无法接受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长他人志气,当时贝克尔直接对媒体表示谢里的话“扯淡”。

5年过去了,澳大利亚的书店总数没有再下跌,保持在近一千家。电子书的市场份额却在近三年来持续下降,如今即便在电子书市场最发达的美国,电子书的业务份额也降到12%至15%。澳大利亚的书商渐渐重拾信心。

“里斯登的一家童书店客流不断。于是店主拿下了隔壁的门面,开了第二家童书店。两家店卖的童书各不相同,孩子们就在两家店之间穿来穿去。”贝克尔说。

“开书店和卖书是两个概念,”2016年5月6日,贝克尔在成都国际书店论坛上说。他说的“卖书”是指美国人把畅销书摆上超市货架,“那些书名通常很短,而且就是吃得开。”他认为“开书店”要做的事比这多。澳大利亚Gleebooks书店二楼有一个能容纳二百多人的活动室,每个月这里要办三四场活动,包括阅读会、论坛、讲座以及新书发布会。几年来,越来越多书店效仿这样的做法,一些书店为所在社区提供了会议空间,“有时候这些会议跟书也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书店得到人们的信任。”

不久前,墨尔本的独立书店瑞丁思被伦敦国际书展评为2016年“年度最佳书店”。贝克尔常常拿它做例子:瑞丁思开在高校附近,不卖高利润的教科书,却能吸引学生聚集在这里交流、买书。“因为瑞丁思很关注这些读者的兴趣和他们需要的书,也出钱资助年轻作者。”

在成都,贝克尔遇到法国书店协会主席蒙沙朗。贝克尔听说为了保护实体书店,法国法律规定同一本书只能以限定的单一价格出售,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澳大利亚没有设计类似的法律,贝克尔和协会的会员却感到很庆幸。他们考虑的是,一旦限价,随之而来的是政府的其他干预。

参加成都国际图书论坛的从业者带来了各自书店的故事。困难和压力让实体书店的经营者思考对策,各出“奇招”,书店并不甘心向读者告别。

酷客书店:你不可能只吃饭不买书

大多数欧洲书店一年里生意起伏很大。每到圣诞节,书店都会涌入许多来买书的顾客,圣诞节一过,他们又消失了。比利时酷客书店却是个例外,每天都有600-1200人来书店消费。

酷客书店开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中央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