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儿童失踪预警平台屡遭争议 中国版“安珀”出生记

自一出生,中国民间版“安珀”就遭遇争议。几经调整,这个公益平台能否实现失踪儿童预警找回等功能,还有待观察。

责任编辑:吕宗恕

失踪儿童永远是这个社会的痛。一年前,一场以《孩子》为主题的公益画展在南京举行,集中展出了公益艺术家李月领以失踪儿童照片为原型创作的61 幅肖像油画。(CFP/图)

自一出生,中国民间版“安珀”就遭遇争议。几经调整,这个公益平台能否实现失踪儿童预警找回等功能,还有待观察。

幸福来得如此突然,一直身陷质疑漩涡的儿童失踪预警平台(以下简称CCSER)好像一夜之间实现了创办者最初的梦想:通过民间努力,推动官方构建儿童失踪的联合响应平台和相关机制。

2016年5月9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在新浪微博上线。虽然公安部没有公布运作这个官方平台的最初动因,但中社儿童安全科技基金秘书长张永将称他有理由开心,成立不到一年的CCSER项目迎来了功能相似的“官方正品”,而这正是项目五年规划中的主要目标。

这一切都像一场冒险游戏。CCSER项目缘起于创始人张永将与公安部打拐办的多次沟通。在成立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CCSER因与微信的失败合作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蛰伏半年后希望以线下走失儿童临时联络站项目重回公众视野,但又因合作方链家提前单方面发布有商业炒作嫌疑的推广文案而遭受信任危机。

就在情况看起来已经不能再糟糕时,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上线,终结了这场冒险游戏。虽然CCSER的两位主要负责人表态仍会继续完善CCSER项目,但在儿童安全公益圈子看来,“游戏已经结束了”。

找不到孩子,源于信息中断

怎么看中社儿童安全科技基金的办公室都不像办公室,而像北京一套普通的三居室:除了办公区和会议室,还有一间厨房。

在微信公众号上线不到24小时就吸引百万订阅的“CCSER儿童失踪预警平台”的想法,最初就是在这里产生的。

更多人熟知的是这个平台的另一个名字,中国民间版“安珀”警报系统。2013年年底,曾在公安部任情报分析师的张永将看到原载于《南方周末》的《三个孩子改变美国历史——美国的失踪儿童干预系统》一文。

1996年1月13日,9岁的安珀(Amber Hagerman)在骑车时被绑架。她的尖叫引发了邻居的关注,但这起发生在光天化日下的绑架却依然带来了最悲惨的结局:4天后,她的尸体被发现。

经过民间和官方的共同努力,一个接驳美国紧急警报系统,通过电台、电视台、电子邮件、交通提示、短信、Facebook、Google等多种渠道,向全国发布失踪儿童信息的庞大系统上线了。这个名为“Amber”的系统所发布的内容由警方决定,通常包含了失踪儿童特征、嫌疑人特征,以及嫌疑人所驾驶车辆描述和车牌号码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