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是个什么荣誉

“津贴”施行于二十多年前,那时知识分子待遇一般,发津贴有重视知识和人才之意。延续至今,“不想这倒使一些人用来做了终身夸耀的资本”。

责任编辑:李梁

2015年9月5日,海南琼海,原海南机械工业局总工程师黄博明的孙子黄朝晖展示爷爷获得的国务院特殊津贴证书。(视觉中国/图)

1990年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开端。到2014年底,中国有16.7万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津贴”施行于二十多年前,那时知识分子待遇一般,发津贴有重视知识和人才之意。延续至今,“不想这倒使一些人用来做了终身夸耀的资本”。

“不是要拿来显摆,而是觉得这是种荣誉,‘国贴’只是说明这个人可信度高,在和平年代‘国贴’就像战争年代的英雄一样。”

“特殊津贴”这个词,最近火了一把。

一位退休的高级官员、《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的一篇旧文《享受岂能是头衔》,近日被人转载后,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梁衡在文章中说自己对一个社会现象“想了很久,不吐不快”:“常见报刊上或会议上介绍某人时,或在名片上印头衔时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提出,“津贴”施行于二十多年前,那时知识分子待遇一般,发津贴有重视知识和人才之意。延续至今,“不想这倒使一些人用来做了终身夸耀的资本”。

“记得当年我在基层当记者,跑乡村学校……乡间知识分子生活困难,窘迫拮据。县里重才,就特批给一些老教师每逢重大节日可享受二斤猪肉的供应。但我从未听到过哪个教师自我介绍:享受猪肉二斤。”梁衡在文章中辛辣讽刺道。

现实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字样不仅常见于各类专家的名片、一些会议资料和公示资料中,还成为专家、学者们在社交媒体上自我介绍的“首选”标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的网站上也被归类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国务院特殊津贴”出现频率之高,甚至曾引起网友在BBS上发帖询问:这“是不是最牛×的人物简介?”

最新数据来自人社部——到2014年底,中国有16.7万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人。两年评一次的政府津贴又将在今年展开。政府津贴为什么会存在?对过去的1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