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账户为何“两兴两废”

“廉政账户的设立,挽救了大批干部,也挽救了他们的家庭。”“一些人为了掩盖腐败行为,多收少交,是这一次取消廉政账户的一个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李梁

越来越多的地方取消廉政账户。(视觉中国/图)

最早设立廉政账号的宁波,抢先用了“581”,谐音“我不要”。随后,“981”(就不要)、“510”(我要廉)等廉政账号相继出现。

“廉政账户的设立,挽救了大批干部,也挽救了他们的家庭。”

“一些人为了掩盖腐败行为,多收少交,是这一次取消廉政账户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6年8月13日,广东省纪委发布消息,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设立的廉政账户一律注销。此前,已经相继有四川、贵州、新疆等多个省份纪委宣布撤销廉政账户。

廉政账户自出现就一直有利弊之争,也曾在贵州等省份废除过一次。几年后,一些撤销过廉政账户的地方在争议中又再次将其恢复。这一次,是廉政账户第二次被撤销。

两立两废的背后,正是中国特色反腐的真实写照。

十多年前曾被叫停一次

8月13日,一个让王明高难过的消息传来:广东全省注销廉政账户。

2011年设立廉政账户的广东省纪委5年后发布消息: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设立的廉政账户一律注销,今后党员干部违规收受“红包”按顶风违纪处理。

湖南商学院副校长、反腐专家王明高教授最早公开提出设立账户让官员们退赃的设想。1999年,还在湖南省委组织部任副处长的王明高在一个课题中建议,设立一个退赃账户,让收了贿赂和红包后想退的官员们有一个出口。

1999年6月,王明高的相关建议被中纪委监察部办公厅以《信息要情专报》呈送中纪委领导,之后建议又被中组部党建研究所在《党建研究参考资料》上印发,受到广泛关注。

“当时叫退赃账户,没有明确说叫廉政账户,但后来各地设立的廉政账户思路基本差不多。”8月16日,王明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作为首倡者看到廉政账户被撤销心绪难平。

其实,广东已经是8月份以来宣布注销廉政账户的第三个省了。

8月4日,贵州省纪委副书记黄文胜公开宣布,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须于近日完成廉政账户撤销工作,“今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一律不再设立廉政账户。”8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发布消息撤销了“539”廉政专用账户。

此前,四川已经先行一步。7月15日,该省宣布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统一撤销廉政账户,余额移交同级财政,上交国库。

这并不是廉政账户第一次被叫停。曾担任王明高课题小组顾问的反腐制度研究学者李永忠介绍,十多年前廉政账户曾经被叫停过一次。

2001年6月,甘肃设立廉政账户,2003年8月撤销。2004年7月,甘肃第二次设立“廉政账户”,2005年11月再次撤销。

对此,甘肃官方解释是,“随着反腐倡廉各项法规的日臻完善,根据工作形势的发展,省纪委决定撤销在全省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各个储蓄网点设立的‘581’廉政账户。”

2002年5月,福建省纪委宣布撤销设立仅仅一年的廉政账户。媒体报道称,福建推广廉政账户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