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息技术改进党内民主监督

以中国共产党超过八千万的党员数量、近十个层次的组织架构,要实现有效的党内民主、监督,光靠传统的会议、文件、讨论、信件等形式肯定远远不够,照搬、模拟手工方式的信息系统也会力不从心。

责任编辑:戴志勇

(向春/图)

以中国共产党超过八千万的党员数量、近十个层次的组织架构,要实现有效的党内民主、监督,光靠传统的会议、文件、讨论、信件等形式肯定远远不够,照搬、模拟手工方式的信息系统也会力不从心。

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党内民主、监督已经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在实践中存在着不少很难“两全”的选择,如:既要保证党员充分表达的权利,又要避免“七嘴八舌”的“从众效应”;既要避免信息多层传递的扭曲、失真,又要实施党组织分级的管理、领导;既要充分体现党内监督,又要切实保证决策的效率和效力;既要反映多数党员的意见,又要保证彰显“关键少数”的真知;等等。

至于在“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要向党中央看齐”的要求下如何“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在领导干部的知识、经历、好恶、注意力各不相同的前提下保证最终决策的正确和大政方针的稳定,更是关系到执政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中之重。

我认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党内民主监督的手段和机制,不失为解决这些难题的有效途径。

信息技术的巨大用处

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党内民主和监督作为对信息处理的过程,涉及信息发送、传递、分析、采用的各个环节。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日新月异,在信息发送的便利和隐私、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可控、信息分析的准确和全面、信息采用的客观和最优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技术上为党内民主和监督克服上述的“两难”、实现效率和效果的双提升提供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bette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