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仅有工具理性远远不够——清华大学陈来教授访谈录

个人主义有他的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的勃蓬发展里,就需要一个个人主体,强烈的投入,其经济关系需要相应的法律来保障它的权利,也需要个体个性的发展。政治方面先不讲,主张个人的思想很自然的就兴起了。

责任编辑:代忘 实习生 侯翔宇

(向春/图)

个人主义有他的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的勃蓬发展里,就需要一个个人主体,强烈的投入,其经济关系需要相应的法律来保障它的权利,也需要个体个性的发展。政治方面先不讲,主张个人的思想很自然的就兴起了。

古代也有很多公立的书院,主要是为了培养科举的人才。但也有很多私立的,他们认为如果完全都为科举服务,没有自由解放的心灵去追求自己的学问,是不可取的。

“义和利的先后问题,是讲一个基本的价值观问题。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当然,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价值观——必须有自己的主流价值观。在孟子看来,这个价值观不能是任意的,不能是后义而先利,而应该是先义而后利。……治国理政,就不能以利字当头,把利字放在优先的位置。”2016年9月24日,在山东邹城孟子研究院主办的《<孟子>七篇解读》大讲堂上,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教授以“义利之辩”开篇。

在中国儒学史上,因应战国时代列国争霸、生民涂炭的局面,孟子比孔子更强调民本,不仅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广为人知,“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的贵族民主思想,“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的人民革命权思想,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仅空前地把“民”放在了政治秩序最重要的位置,而且提出了一部分政治、经济、社会与教育方面的制度设想。

孟子的这些重要思想,其核心价值基础在于开篇即提出的“义”字。义利之辩,并非不讲求利益。只不过,对个人而言,合乎正义的利,才值得追求。对国家与社会而言,对正义的追求,才应优先考虑。国强民富很重要,但如果仅有这种工具理性,无论对古代的国家发展还是今天的现代化,都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应该将正义等价值理性的追求摆在优先次序。在陈来教授主持完同期举办的首届国际青年儒学论坛后,南方周末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

现代性: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南方周末:自1840年左右,中国开始进入一个加速追求“现代化”的过程。先后经历了洋务运动、维新立宪、革命共和、两党内战、全盘计划、改革开放等一系列的历程。“摸着石头过河”是一个当代表述,河对岸基本上等于现代化。但是,现代化究竟什么样,不同人有不同理解。与现代化相类似的一个概念,是现代性。站在一个儒家学者的角度,怎么理解这两个对转型中国至关重要的说法?

陈来:对现代性这个概念,没有一致的理解,社会学和美学的理解不一样,不太好讨论。反倒是现代化比较容易讨论。我们研究传统文化的人来讨论现代化,主要是讨论传统与现代。

我们所了解的现代性,主要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