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下线”京东阿里小米争开实体店

经过十年发展后,线上零售增速放缓,电商玩家们开始集体走向街头,试图开辟一块增量市场。能否打破库存和供应链这两大魔咒,依然是他们“下线”成败的关键。

责任编辑:顾策

2016年12月26日,辽宁沈阳,当当网书店实体店落户沈阳大悦城。(东方IC/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3月9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电商“下线”,冲向街头》)

经过十年发展后,线上零售增速放缓,电商玩家们开始集体走向街头,试图开辟一块增量市场。能否打破库存和供应链这两大魔咒,依然是他们“下线”成败的关键。

2017年3月6日上午十点半,北京东二环银河SOHO写字楼,49岁的香港人陈健豪正跟寺库集团创始人李日学讨论今年的业务方向。

这是陈健豪来寺库上班的第一天。在担任寺库商城行政总裁之前,他先后在香港四季酒店、港铁公司、世邦魏理仕集团、九龙仓和新世界K11等公司负责过商业地产开发和运营业务。

作为一个拥有20年线下零售经验的资深商业管理者,陈健豪加盟寺库后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帮助寺库加速从一个奢侈品电商向高端O2O生活方式平台转型。他今年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中国内地二三线城市,开通10家线下店。

布局线下实体店,是目前很多电商的战略级项目——京东表示要建万家线下店,小米和当当要开通“千家实体店”。阿里巴巴通过投资布局线下,连续投资了银泰商业、苏宁云商和三江购物等实体零售。

就连过去数年极力发展线上业务的国美和苏宁,也重新将目光聚焦到线下门店,纷纷扩大现有门店面积,加开新店。

国外电商巨头更早走向线下。美国亚马逊公司2015年开设了线下书店,2016年又开始打造线下便利店。

“大家都醒过来了。”陈健豪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跟着用户跑

在陈健豪看来,电商集体“下线”是一种必然和理性选择。

电商行业的竞争,如今已经结束烧钱买流量的阶段。烧不起钱的玩家,基本都已出局。存活下来的,大都有了一个庞大的会员体系,自有流量比较充裕。比如寺库,目前有1500万注册会员,平均客单价4000元。

虽然这几年流量成本越来越贵,但对有自有流量的电商来说,影响并不致命。

主流电商现在基本都开始盈利。京东2016年全年的净利润是10亿元。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说,京东电商业务几年前就盈利了,如果不是物流等投入巨大,京东整体的盈利时间会提前。

“外界都以为电商发力线下是因为线上活不下去了,其实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bette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