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权之烬 在伊拉克探寻萨达姆遗迹

“萨达姆被推翻之后,我们得到了一个弱势政府:一群小阿里巴巴取代了那个大的。”

责任编辑:聂寒非

2003年4月9日,伊拉克巴格达,伊拉克人在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帮助下将前总统萨达姆的雕像放倒。(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3月23日《南方周末》)

2003年,打着“阻止萨达姆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旗号,美军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悍然入侵伊拉克。后来,事实证明,这不过是一场骗局,伊拉克战争的“成果”只是数千美军命丧异域和伊拉克人看不到头的灾难。

“萨达姆被推翻之后,我们得到了一个弱势政府:一群小阿里巴巴取代了那个大的,”谢赫阿卜杜拉告诉笔者,“唯一不变的是穷人的数量。为了那一点点可怜的施舍,他们需要忍受更多朝令夕改的混乱。”

萨达姆·侯赛因高达6米的全身铜像,于2002年4月28日(即这位政治强人65岁的生日),在底格里斯河东岸的巴格达乐园广场揭幕。对统治伊拉克进入第23个年头的萨达姆本人来说,这是一个象征意义足够突出的地点:在广场东北角,是以伊斯兰教斋戒期结束之日命名的“斋月14日”清真寺,代表了这个国家的宗教传统;西侧并排的两栋大楼是1980年代修建的地标性建筑——18层高的巴勒斯坦饭店和118米的喜来登伊什塔尔饭店,使人回想起海湾战争之前的黄金岁月。沿着穆萨纳·谢巴尼街继续向东北方前进,可以抵达占地81公顷、年访客数量超过150万人次的巴格达动物园;在国际制裁的压力下,这是伊拉克人少有的休闲去处。而萨达姆的铜像就矗立在所有这些建筑之间,傲慢地俯瞰着他所创造的一切。

2003年4月9日,美军攻下底格里斯河畔的总统行宫之后第三天,前国家摔跤队队员卡齐姆·谢里夫手提一把10公斤重的大锤,抡出了砸向铜像基座的第一锤。这是一场经过精心策划的表演:作为萨达姆长子乌代·侯赛因曾经的密友,见多识广的谢里夫深知巴勒斯坦饭店乃是欧美记者最喜爱的下榻地,他的另类真人秀将通过电视信号和互联网,传递到全世界每一个关注者面前。

而一辆意外闯入画面的美军M88A2“大力神”型装甲车,则将整个表演推向了最高潮:年轻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将钢索套到铜像的脖子和脚踝上,随后发动柴油机,高举右手的“萨达姆”从6米高的底座上重重跌落下来;四周围观的巴格达人一拥而上,向铜像吐口水、丢鞋。两个多月后,残留的基座上竖起了一座由年轻艺术家艾尔-达维里设计的绿色现代主义雕塑:逊尼派、什叶派和库尔德人共同托起冉冉上升的新月和太阳,代表了伊拉克各民族和教派的重新团结。

当笔者站在乐园广场中央干涸的喷泉池内时,意外地发现那座赶制而成的“团结”雕塑已经因为锈蚀严重而被拆除,光秃秃的底座上却还残留着萨达姆铜像的一只脚掌,显得荒诞而讽刺。在和笔者交谈过的伊拉克官员、部落首领、商人以及普通市民中,没有一个人怀念那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