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回访报告】四川南充:需陪伴的,不只留守儿童

不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所有的孩子只要愿意来童伴之家玩耍,他们都会悉心陪伴,“强调留守儿童就是贴标签了。”

责任编辑:吕宗恕 实习生 冯佳雯 周棋彬

童伴妈妈杨丽琼到留守儿童家走访。(南方周末记者 刘怡仙/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6月1日《南方周末》)

湖北鹤峰:“凭感觉”式的心理辅导无法解决孩子们成长烦恼,急需专业社工支持

四川南充:一个“童伴妈妈”要做的事情很多,希望有更多“童伴妈妈”加入进来。

贵州平浪:平浪完小已经收到了四万余册图书,目前的问题是,“缺能管理好的人。”

不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所有的孩子只要愿意来童伴之家玩耍,他们都会悉心陪伴,“强调留守儿童就是贴标签了。”

2016年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点。(梁淑怡/图)

“阿姨,我回来啦!”5岁的喜文放学回家,刚一进家门口就往里头探看寻找他的“童伴妈妈”。

这里是四川省南充市佛门乡禹王庙村的“童伴之家”。“童伴妈妈”杨丽琼自2016年1月在此全职工作,负责照看全村39位留守儿童,为他们建档立卡,链接福利资源,开展活动。当然,最重要的工作仍是“陪伴”。

2016年3月南方周末记者首次到访时,童伴之家尚在筹建,4岁的喜文踩着缺轮的车子,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的妈妈姓假,假的”(详见2016年3月24日南方周末刊发的《做,总比不做好——留守儿童的“童伴妈妈”》)。时间过去一年有余,喜文成为杨丽琼依赖的小伙伴,10岁男孩雨豪将在一个多月后见到服刑归来的父亲,而妈妈不在身边的杨宇则成为杨丽琼新的特别关注对象。

2015年10月,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共青团四川省委、中国公益研究院共同发起的关爱留守儿童项目“童伴计划”启动试点。在四川省7市(州)、10县(区)、100村设立“童伴之家”,由村里的专职人员担任“童伴妈妈”,关爱陪伴留守儿童,反映他们的需求,为他们链接资源,协调解决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lee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