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状元为何多于北方?吃得饱才能学习好

南宋是南北方状元人数置换的分水岭。

高考考生准备进入考场。(新华社记者 杨青/图)

南宋是南北方状元人数置换的分水岭。南宋的政治重心南移与农业重心再一次重合,使得南方的马斯洛需求层次进一步向高处走。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南方状元为何多于北方?

高考季谈状元是常态。如今的高考状元,本质上跟古代的状元性质已完全不同了。古代状元的地域性分布十分明显,具体表现是由唐及清,状元和进士数量逐步呈现南多北少的趋势。换言之,南方学霸多过北方在古代是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南方比北方多呢?这是一个吃的问题。

“天命所在地”的北方

老管早在战国就告诉世人,仓库有了粮,身上有了衣服,才会去考虑礼节和道德,这跟现代的马斯洛需求层次不谋而合。科举选拔制度出现之前,由于士族门阀牢牢把持着社会上升通道,基层人才的流通处于一潭死水状态。然而科举一开,一个地区的富裕与否,直接影响教育投入的多寡,进而该地区的人才的产生,也就表现出了对前者的强烈依赖。

西晋之前,无论是政治还是农业和商业经济的重心,都绝对在北方地区。八王之乱后,黄河流域的世族大家们首次成规模的南迁。北方原有的农业生产技术理念被带到南方,于是在农业上,南方头一次可以和北方平起平坐了。

东晋之时,农业重心逐渐移至长江以南,南方水田种稻的每亩产量比之过去有了增长。据《晋书·食货志》载:东晋威帝“咸和五年,……始度百姓田,取十分之一,率田税米三升。”……(这进而表明)南方的稻米的生产水平已与汉魏时北方的粟差不多并驾齐驱了。中国南方水稻生产发展,与粟并为主粮,是从东晋时开始的。——(《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吴慧)

隋朝科举的开始,给底层人的改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渠道。有唐一代,状元出现了141位,但这时期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