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史学者约翰·戈登: 人类在“跳出框框思考”上要比机器好得多

人工智能会不会最终替代分析师、交易员们成为华尔街的主要劳动力?人工智能概念崛起的幕后推手是谁?揭示了怎样的资本逻辑?

责任编辑:顾策

某数据中心机房,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服务。(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图)

人工智能会不会最终替代分析师、交易员们成为华尔街的主要劳动力?人工智能概念崛起的幕后推手是谁?揭示了怎样的资本逻辑?

南方周末记者近日专访了美国知名金融史学者约翰·戈登(John Steele Gordon)。戈登出生于1944年,从事美国金融史研究已有40余年,著有《伟大的博弈》、《美国国债的兴衰史》等书。戈登家族是地道“华尔街家族”,其祖父和外祖父均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简称纽交所)经纪人。

他在《伟大的博弈》一书中提到,无论是早期股票自动报价器和海底电缆对股票交易的推动,或是通信卫星技术对交易成本的减低,又或是“全球外汇实时报价系统”帮助实现了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在华尔街的发展史中,科技一直扮演着助推的角色。

从计算机、到互联网、再到人工智能,相似故事在华尔街不断重演。在戈登看来,人工智能“走红”,背后折射出的是资本与科技两股力量的相互影响和紧密合作。

“后台”的危机

资本为何如此看好人工智能?戈登将这形容为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技术力量能够帮助华尔街扩大市场规模,资本的投资反过来助长了技术进步。

戈登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这种合作模式诞生于一场“危机”。

“计算机受到华尔街的重视是在1960年代后期。当时投资交易量的剧增造成了交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邵小乔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