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农村小学教了18年书

长时间的两地分隔,低频率的无效沟通,是导致留守儿童和父母亲情淡化,甚至产生隔阂的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戴志勇 实习生 彭文燕

(本文首发于2017年10月5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我在农村小学教了18年“留守儿童”》)

作为一名在农村学校从教18年的小学教师,留守儿童和我息息相关。我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目睹了他们的困境和挣扎,孩子们的父母,往往也无奈而辛酸。

“留守儿童不好教”,不少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很多留守儿童性格内向柔弱,遇到困难束手无策。他们时常孤独自卑,很少有人尝试走进他们的内心。他们渴望关注和被爱,却容易被不怀好意的人伤害。由于缺乏引导,他们的行为习惯会出现不同程度偏差,一旦脆弱的自尊心受伤,便会消极懈怠,甚至会对身边的人产生怨恨。如果没人关注到他们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不能及时疏导,问题就会愈演愈烈,形成恶性循环。

父母之爱,对每个孩子都不可替代。一个温暖的怀抱,一道慈爱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胜过长篇大道理。但在家承担监护责任的亲人们因事务繁杂、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bette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