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城市老人人均存款近8万 康养需求有望达到20万亿

中国城市45%的老年人拥有储蓄存款, 人均存款将近8万元。

责任编辑:陈洁

康养学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的兴起,源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康养市场需求。图为2017年10月27日,中国厦门第二届海峡两岸老龄产业博览会。(视觉中国/图)

中国首本康养蓝皮书《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7)》指出,中国城市45%的老年人拥有储蓄存款, 人均存款将近8万元。2030年中国老年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将达到20万亿元左右。

2月5日,全国老龄办公室信息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共同发布了的中国首本康养蓝皮书《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7)》指出,中国老年人康养产业远景十分可期。

老年人群和亚健康人群成为康养产业主要目标群体。据全国中老年网的调查,中国城市45%的老年人拥有储蓄存款,老年人存款余额2016年超过17万亿元,人均存款将近8万元。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的退休金总额将超7万亿元。目前中国老年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在5万亿元以上。随着康养产业的供给不断增加,2030年中国老年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将达到20万亿元左右。但根据不完全测算,当前每年为老年人康养生活提供的产品在5000亿~7000亿元,需求持续旺盛,但有效供给不足。

全国老龄办在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的演讲中提到,中国老年产业的规模到2020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8万亿元和22万亿元,对GDP拉动分别达到6%和8%,产业远景十分可期,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经济的支柱之一。

北京、上海、广东亚健康人群集中

随着亚健康问题的日趋突出以及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愈加重视,社会对于亚健康的防治需求日益增长,亚健康人群康养市场已成为中国康养市场最主要的组成之一。

据中国健康学会调查,中国16个百万以上人口城市中,北京的亚健康人群占比排名第一,高达75.31%,上海和广东分别以73.49%和73.41%位居第二和第三。这三个一线城市的亚健康人群占比明显高于国内其他城市。

从区域性人口亚健康水平情况来看,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统计结果,西北地区人群的亚健康问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出更多的生理、心理和行为问题。而华东地区人群的亚健康状况较好,相关生理和心理指标都显示出更好的健康水准。

由于地域差异主要因文化和经济差异而生,可以推测出西北地区人群的健康状况与其经济发展滞后有密切关系,所以提高区域健康水平的第一步应是提高经济生活水平。

康养服务可以远距离供给

从供给角度看,康养产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其发展对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

当前,康养产业最常见的运营模式有两种:政府性经营管理模式和市场性经营管理模式。政府性经营管理较为常见,政府或者投资方往往掌握着稀缺性资源或者具有绝对优势性的资源。政府性经营管理模式的运营方式主要是政府提供基建而专业投资商负责项目落实和日常运营管理。市场性经营管理的主要特点是有多个投资主体参与,有着较好的市场积极性和创新性,并多以项目形式招商引资。该模式下,运营者通常以经过包装的单个或多个康养项目进行招商引资。

康养学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的兴起,源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康养市场需求,具有时代必然性。

据了解,康养产业的优势在于可实现资源的异地供给。与传统产业不同,例如制造业,产品从集中制造地到需求地,两端存在漫长的距离。然而,康养被认为是可以轻松实现远距离异地供给的产业。对于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可通过良好的产业形态满足异地康养需求。

比如现在康养旅游发展比较好的地方,当地资源禀赋好,但是当地康养需求是不足的,主要是满足了异地康养需求。康养产业为许多欠发达地区带来了更多发展机会。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网络编辑:吴悠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