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年一遇的大地震

这个地方是地震危险区,它可能发生大级别的地震,作为一个长周期的预测,从科学的角度应该是一件不难的事情。难的是临震预报,比如说确定某年某月某一天要发生地震

责任编辑:朱力远


通过对大地震的研究,科学家无疑会获得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

“关于地震,很多规律性的东西我们还没有认识到,或者很多物理上的东西我们还解释不了,但是对一些现象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这要汇集成处理数据,绘制灾区形势变化图,并不断地跟踪。”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副司长苗崇刚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我们正在搞发震构造调查,对地震地表破裂带、地震引起的地面形变带和发震构造环境等现象进行调查。”苗崇刚介绍,为了掌握震区地震的发生规律、特点、活动性,汶川震区增加了一千多个流动观测设备,这会为解释地震发生的过程、震源的机理,提供很重要的依据。

由中国地震局牵头,专家们正在着手编制新的抗震设防烈度标准——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为将来的建设工作提供抗震设计依据。

关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编制,一些发达国家的惯例是每5年左右进行一次小修订,每10年左右进行一次大修订。汶川地震后,灾区的重建显然不能依据过去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也不可能等到2010年中国新版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修订结束时再开展。

全国地震区划图编制委员会专家经过十余天工作,并结合新的考察数据,紧张编制修订了《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作为对目前仍在使用的第四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局部修订。

据悉,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和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组织专家组,已对全国地震区划图编制委员会编制完成的《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了审查。

有关专家特别指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对于国家重大建设工程和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起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等,则须开展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

正是“5·12”巨震,让目前正着手编制的中国第五代地震区划图更加着重考虑对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作用。

把预测和预报分开来

成都市外90公里,就是龙门山脉。这是一个风景优美、物种丰富的自然保护区,而在地质专家眼里,龙门山地层具有复杂性、混杂性、不连续性、不完整性:多数的南北向断裂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