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的共犯:东大教授的近代日本反思

小岛毅先生的这部国史读本之所以独树一帜,他的中国史专家的身份也许亦有微妙的影响。

责任编辑: 刘小磊

倒幕时期的萨摩藩武士(资料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9月13日《南方周末》)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1-2》

王筱玲、郭清华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2016

因为中学生女儿对历史的发问,东京大学的历史学家小岛毅教授特地为其撰写了两册史话,这就是《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与《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近现代史》(下简称《近现代史》,中译本书名直接以序号表示,原书名上的历史分期未体现出来)。书中除了通俗易懂的史事描述外,亦有家常式的闲话评说,一下子让史学这一略带沉闷与冷感的学科平易近人起来。不过此书文字表达虽然“通俗”(浅近),内容却丝毫不减少其学术的谨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所持的视角——侧重从历史的整体性与个体性之间的关系来反思本国历史——可谓这两本书最为独特之处。具体来说,一是,“延续性”的史观,即将日本史放在延续的时空中来观照;二是,强调一个国民的“常民”身份,即普通民众在事件的场域中是否应承担责任。下面就以《近现代史》部分为例,略做说明。

延续性的责任

历史学者往往将发生过的历史,根据某个标准进行区隔(分期),但史实层面的“历史”,又何以能区隔呢?所以,多长一段时间可以作为一个断代的起讫点,分析者的问题关切带有很强的指向性。

就日本近代而言,军部力量的崛起和膨胀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与此相关的军事行动自然也被视为批判的对象。不过,小岛的观点则更进了一步。他将近代的时间段集中在禁门之变(1864)到二战战败(1945)的八十年。其中,禁门之变虽然是长州藩与幕府之间的军事行为,但引发了之后的首次长州征讨与萨长同盟等政治变动,对倒幕和维新影响深远,故而可谓近代之肇端。历来的观点多是将前四十年(禁门之变到日俄开战)视为国家的正确行为,即出于国家发展需要的自卫战争,而后四十年(从签订《朴茨茅斯条约》到签订《波茨坦公约》)则被视为一种脱轨,是侵略战争。对此,小岛并不以为然。他认为,“那八十年应该被视为一贯而持续的行为。”因为,在这八十年中,不仅有日俄战争也有中日战争、太平洋战争,在何处可以划出一条界线来说明战争从所谓的“被认可”转为歧途的侵略呢?只要有战争,屠戮就会发生。小岛虽然相信在历史发展的“延长线上,应该存在着走到某一点时,可以改变方向,转到另外一条线上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