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泡沫破灭,华录百纳25亿如何变成410万

受税收政策变化的影响,制片、投资等各方都处于谈判阶段。

视频网站也过了大量烧钱、猛烈进攻的阶段,要盈利必须控制成本,不可能再斥巨资去买剧。

商誉减值或许是在行业不景气的环境下,上市公司趁机处理不良资产,通过大额计提商誉减值来为业绩“洗大澡”之举,从而为未来业绩增长铺平道路。

责任编辑:顾策 冯叶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17年3月20日,第20届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开幕式上,北京华录百纳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德宏演讲。(东方IC/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1月17日《南方周末》)

受税收政策变化的影响,制片、投资等各方都处于谈判阶段。

视频网站也过了大量烧钱、猛烈进攻的阶段,要盈利必须控制成本,不可能再斥巨资去买剧。

商誉减值或许是在行业不景气的环境下,上市公司趁机处理不良资产,通过大额计提商誉减值来为业绩“洗大澡”之举,从而为未来业绩增长铺平道路。

影视行业并购热潮的后遗症正在反噬上市公司。

2018年12月14日,总部位于北京的上市公司华录百纳(300291.SZ)发布公告称,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广东华录百纳蓝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下称广东蓝火)出售旗下主要资产喀什蓝火和北京蓝火,作价410万元。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影视圈并购活跃的2014年,华录百纳以超高溢价收购广东蓝火,作价高达25亿元。

得益于早年间娱乐内容产业的蓬勃发展,主营业务为综艺节目的广东蓝火被收购前已经是业内颇具名气的综艺制作公司,制造了《女神的新衣》等多部热门综艺节目。

但被收购时,广东蓝火的净资产公允价值实际只有4.92亿元,溢出的20.08亿元均为商誉。商誉的形成与并购行为密切相关,具体指公司收购资产时,支付对价与标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价。

收购广东蓝火前,华录百纳并无任何商誉,20.08亿元的商誉无疑大大增厚了上市公司的资产。

然而,随着2018年影视行业政策红利消退,新的影视项目纷纷停摆,华录百纳隐藏已久的存货堆积、应收账款难以回收等影视行业顽疾集中爆发。

高额商誉正在变成一颗“定时炸弹”。

由CCTV-6电影频道、华录百纳蓝火携手打造的首档星素互动电影主题综艺秀《国片大首映》剧照。(东方IC/图)

超溢价收购

一位业内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华录百纳在影视业内有一定影响力,产业链比较齐全。其原控股股东是央企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录集团)。在收购广东蓝火前,华录百纳2012年和2013年的营收分别为3.93亿元和3.78亿元。

广东蓝火的营收则要高于华录百纳,分别为5.45亿元和8.98亿元。收购后,广东蓝火作为绝对业绩支柱,贡献了华录百纳几乎全部利润。

为了这笔高达25亿的并购,2014年,华录百纳向广东蓝火全体股东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8.1亿元。其中,现金来自华录集团、苏州谦益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下称苏州谦益)和李慧珍。

苏州谦益是华录百纳的员工持股平台。李慧珍则是广东蓝火的主要股东,李慧珍为广东蓝火创始人胡刚的丈母娘。也就是说,通过这次并购,华录百纳核心员工与广东蓝火的命运都紧紧绑定上市公司。

广东蓝火的子公司喀什蓝火和上海蓝火一并进入上市公司,前者是广东蓝火的核心业务平台。其中,喀什蓝火于2014年1月7日成立,注册地点在新疆喀什经济开发区,是国内有名的“避税天堂”。这一注册地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