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网络黑灰产:拼多多为何被“薅羊毛”?你的数据被卖多少遍?

2018年,公安机关破获了全国最大的一起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案件,一共缴获了50亿条公民的个人信息,这相当于每个人的数据被卖了3遍。这些数据从哪里来?

责任编辑:顾策

(东方IC/图)

2018年,公安机关破获了全国最大的一起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案件,一共缴获了50亿条公民的个人信息,这相当于每个人的数据被卖了3遍。这些数据从哪里来?

2019年1月20日凌晨,因为一个过期的优惠券漏洞,中国电商平台拼多多被“薅羊毛”,一个黑灰产团伙薅走了其价值数千万元的平台优惠券。互联网公司平台上聚集了海量用户和海量数据,这既是它们财富的源头,也是麻烦的源头。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数据泄露的数量动辄以千万、亿为单位,互联网公司们深感切肤之痛。谷歌决定在2019年关闭其社交平台Google+,Facebook则至今未能完全走出因剑桥分析公司丑闻而爆出的用户数据泄露漩涡。骚扰电话屡禁不止,网络诈骗新手法层出不穷,网络用户们或多或少也都在遭遇数据泄露的困扰。

网络黑灰产借助新的技术手段不断升级进化,像是常年盘踞网络社会上空的乌云。更让人担忧的是,那些被泄露出去的数据持续在暗网、黑市中不断被交易、流通、整合,又成为饲养下一轮新型网络犯罪的原料。

“互联网犯罪,利益太大、成本太低,是全世界的治理难点。”腾讯守护者计划法律专家张宝峰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破坏规则远比设立规则容易得多。

黑产源头的隐身人

2019年1月18日,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公布了一组打击网络犯罪的年度数据,2018年腾讯“守护者计划”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各类网络黑灰产打击行动,协助公安机关共计破获案件145件,抓获人员超过3200人,涉案金额超过110亿元。平均一起案件涉案超过7500万元,网络黑灰产的暴利可见一斑。

以前面提到的拼多多为例,平台漏洞不是普通用户能够轻易发现,普通用户即使发现了,也不至于在短时间内套现千万元,技术推手隐身其后。

在各类网络黑灰产的背后隐藏着一群人,他们为各类网络黑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温翠玲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