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宇澄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读《金瓶梅》和《史记》

“《史记》过了这么多年,依然充满现场感,传统中文简约生动,不大有议论,很少心理,与西方小说截然相反。老外都知道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这么了解世界作家的状态,出版那么多西方作品,似乎我们的内心准备上,总觉得西方比我们好,那你自己一直就是来不及的心情,就永远跟着人家走,永远在别人坐标里确定自己位置”

责任编辑:杨子

“《史记》过了这么多年,依然充满现场感,传统中文简约生动,不大有议论,很少心理,与西方小说截然相反。老外都知道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这么了解世界作家的状态,出版那么多西方作品,似乎我们的内心准备上,总觉得西方比我们好,那你自己一直就是来不及的心情,就永远跟着人家走,永远在别人坐标里确定自己位置”

图 / 钱东升

上海作协所在的爱神花园,像过去大户人家的小姐,后来下嫁普通人家,身段儿和贵气还在,也学到了朴实。老式折衷主义的建筑,有着罗马立柱的门廊、气派的走道、盘旋而上的转角楼梯,让人联想起衣香鬓影的旧式舞会,但现在因地制宜,到处堆满了纸箱,以及落满浮灰的书和杂志——这也是一种折衷主义。金宇澄邀我在阳台上坐下,这里视野绝佳,蓝天在上,远处的屋顶晴光无价,眼前的花花草草以一种随机方式自然生长,播种的都是过路的飞鸟。另有一盆作物倒是人工载种,一大蓬密密麻麻的烟蒂倒插在花盆里,像巨大的仙人球。

没人在乎。这里有一种漫不经心的落拓和好看,像极了文学。

最近《碗》、《方岛》、《轻寒》三本新书同时面市,对老金来说是太阳底下无新事的淡然,毕竟这三本书中有两本是八九十年代再版,只有《碗》是首次推出。2018年6月,《碗》的繁体字版率先面市,得了台北国际书展的大奖。

记忆没有保质期

虽然文学色彩强烈,但《碗》是不折不扣的非虚构。松嫩平原上,曾有一位名叫小英的女知青落井而亡。30年后,当年的上海知青们打算故地重游,才知道小英死前,曾经秘密回沪,产下一女。在电视台的镜头记录下,一位已经年届30的姑娘,要跟随50位阿姨爷叔一起,去东北嫩江,给陌生的母亲上一次坟。

老金是这50位阿姨爷叔中的一个。1968年,金宇澄和他哥哥一道去了东北。当时有两个可能的去处,一是东北,一是云南,“原来我想去云南,幸好还是没去,因为南方一年四季都要种地,所以肯定比东北更苦。”

全家合影,中为金宇澄

几百个十六岁上下的少男少女到了东北——中苏边境的某大型农场,他们见到大片的麦子地,看不到头,开拖拉机都要开一整天。此刻下过大雨,麦地积水。城里孩子不懂农活,每人分到一把镰刀,却不知接下来怎么办。这时,连队干部打了电话,远方逐渐黄尘滚滚,来了五辆卡车,中间三辆载满了男人。三辆车开到这批上海孩子面前,停了下来,车上的人鱼贯而下,开始一个一个报数。

“当时我们一看,还以为下来了一群演员,衣服是乱穿的,有人夏天还穿着大皮袄,很多人也就三四十岁,脸是读书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梁淑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