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到底开在哪

“100万怎么样?我当时就摇头。他们以为我嫌少,又说200万怎么样?我还是摇头。”面对几座城市的争夺,何仿说,“一女不能三嫁,都是江苏的兄弟市,不能搞矛盾,研究一下再说。”

责任编辑:曹筠武 实习生 王霞

2006年“茉莉花节”累计引进投资项目188个,总投资102亿元人民币,实现旅游业直接收入2.72亿元人民币;2007年“茉莉花节”招商引资达168亿元。江苏多个城市,甚至安徽、山西,都参与到对民歌《茉莉花》发源地的争夺。“茉莉花”之争,早已超出一首歌曲的文化属性。

7月22日,媒体报道称,重新编曲的中国民歌《茉莉花》已经被初步定为北京奥运会颁奖音乐,且目前仅此一首歌入选。

当天下午,北京奥组委官员澄清:“《茉莉花》并没有被选定为奥运会惟一的音乐。只是有可能借用《茉莉花》的几个选段,出现在最终确定的颁奖音乐中。”

但对于《茉莉花》这首传遍世界的中国名曲来说,在重大活动中登堂入室似乎已经司空见惯。自从1997年香港回归交接仪式、1999年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上成为中方乐队演奏的三首乐曲之一后,《茉莉花》已俨然中国的“第二国歌”。

在欧美各国出版的各种民歌集、歌曲选和音乐史论著里,都选用《茉莉花》作为中国音乐的代表,而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1924年在其最后一部歌剧《图兰朵》中,用《茉莉花》为音乐主题多次在剧中出现,使此歌更加风靡世界,某种意义上,它已被世界承认,成为代表东方中国的文化符号之一。

但人们所不知道的是,近年来,在地方政府间,对这一中国文化符号的争夺一直没有休止。

“市歌”之争
直到2006年,围绕着《茉莉花》的争论还只存在于很小的范围之内。

在此之前,音乐界除了承认《茉莉花》是江苏民歌外,对于《茉莉花》究竟发源于江苏何地并没有一致的意见。

但是,在江苏,“《茉莉花》发源于六合”的说法早已被江苏音乐界所熟知。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原副秘书长朱新华说,这个说法从2000年开始出现,并迅速成为江苏音乐界的主流声音。

这个说法的出现和流传,与曾任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长的何仿密切相关。按照何仿的叙述,1942年,当时年仅14岁的“新四军文艺小战士”何仿跟随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转战六合金牛山下,偶然听到民间艺人演唱从清朝道光年间就开始传唱的民歌《鲜花调》。

就在何仿撰文回忆自己收集《茉莉花》经过的那几年,《茉莉花》已经彻底完成了从乡间小调到中国象征的转变。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2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