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新记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

国史新记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

 
70年前的中国大地上,一场长达百年的丧乱终于结束,一个文明古国从垂死走向独立统一。
晚清以降,中国传统社会得以维持数千年的基础开始变化,社会动荡频繁,国家迎来了两千年不遇的“总体性危机”,直到新中国成立方才化解。此后70年,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形态不断进化。
省思70年,划开一个个断面,我们有自豪也有扼腕,有欢庆也有短叹,但中国从一个由传统主宰的社会迈向现代化的方向不改。
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农民可以离开土地进城,知识分子重返主流,个体户经商不再遮遮掩掩,官员也尝试“下海”……思想得到解放,人性不断回归。
回望历史。70年来,中国遇过曲折、走过弯路,但终于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并令中国成为今日之中国。那么,新中国在道路选择、体制抉择上有什么独特性?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南方周末推出系列专题报道“国史新记”,剖析中国如何一步步变“新”,建立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中国言者
他们生于不同年代,来自不同领域,有学者,有官员,有普通人。他们身为公民,为中国呼喊;他们的建言,是社会进步的力量。
大国图志
70年峥嵘岁月,有多少定格在记忆深处?70年光荣梦想,有多少映射在现实之上?这里谨以些许定格的片断,映射伟大祖国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非凡之路!并集诗圣杜甫四句诗以为贺:万物生颜色,风云喜共和。经纶中兴业,今日醉弦歌。诗虽毕,歌未完,大国之史,精彩待续!
进化地标
细数70年变迁,新中国的图景可以通过拼接一个个地标来展现,或是一座城,或是一栋楼,或是一块碑。斗转星移,风云际会。地标早已不只是地理符号,也成了历史的记号。
沿着地标,回望来时路,我们看到了中国这70年:蜿蜒前行、不断进化。
数据中国
匆匆70年,只不过是悠悠历史长河中的一瞬,却给历史留下了一串串意味着改变的数字:国家的命运被改变,亿万人的生活被改变。每一串数字,都是一轴新的历史画卷,展开后,我们看到了改写时代的中国方案。
中国家书
“意映卿卿如晤”,1911年的一封家书,在中国近代史留下了一个普通女性的名字。她的丈夫,24岁的福州青年林觉民,以青春撞向中国历史,“卒不能独善其身!嗟夫!”个人命运与时代共振,1911年的革命青年如此,1949年的将士如此,1977年考大学的知识青年如此,2019年用语音写作的新时代少年也如此。时光匆匆,新中国成立已70年。70周年庆典刚过之际,《南方周末》邀请各行业人士,写下一封寄往2049年的信,讲述此刻的故事,也表达对新中国成立百年的期许。这封广义上的家书,有的写给家人,有的写给亲友,有的写给未来的自己,总归是,此刻的我们在憧憬着什么。

中国言者

进化地标

数据中国

中国家书

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