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上的男女风情看得见的古典中国【之二】

所有能找到的明末清初《游园惊梦》图像上,杜丽娘都被表现为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那样,对柳梦梅倾心依偎。而所有当代推出的《游园惊梦》都刻意表现杜丽娘欲迎还拒,强调女性的“忸怩”

责任编辑:袁蕾 朱又可 实习生 王治寿 赵庆


“我把证据找到,就像侦探一样。”倪亦斌说。

倪亦斌的工作是对中国古代瓷器图案上的人物故事进行排列、对比,进行图像考证:“我从事的是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图像来重构历史,是不在田野里挖地的‘考古学’。”

倪亦斌是伦敦大学学院硕士、博士,曾经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荣誉课程讲授“中国视觉文化”。倪亦斌有一个绝活,拍卖行和博物馆拿出中国古董上辨认不出的人物故 事图像给他看,他可以在几分钟里,就从自己有几万张图片的电脑图像资料库调出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虽然所使用的材质、地点、年代不同,但讲的却都是同一个 故事。倪亦斌的这个独门绝技除了超强的记忆力之外,还有日复一日的积累。

在倪亦斌今年出版的专著《看图说瓷》里,通过大量的实例,指出了国内外博物馆和出版物中在文史方面的差错:“我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实际上是像前辈学者破译 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一样,先把x是A,y是B搞清楚,因为现在这些古代故事画的来源和意义已经湮没了大半,如果现在再无人认真做这个工作,那么再隔几代 这份祖先留下的遗产就会丧失殆尽。我在进行图像破译过程中,尽可能把观察到的规律性的东西抽绎出来。从中可以看到中华文明的传承、流布和对周边及西方文化 的影响。”

倪亦斌发现了中国古代图像交际和传播中演变的蛛丝马迹和可追寻的脉络,对这些蕴含着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图像进行研究和阐释:“一个是说清楚一幅画上到底画 的是什么故事,把理解中的混乱澄清。另一个在探讨所有相关图像时,尽可能把规律找出来,同时借助这些真实历史图像来重构我们现存的历史书中没有触及的那部 分历史真相。有时候一个故事用了一个图像的模式,另一个故事也借用了,比如把男的换成女的。图像传播的许多规律是普世的,我还没有看到过有书专门写这些图 像传播规律的。”


这是张生在普救寺中第一次碰见莺莺的场面,莺莺知道张生在看她,也只能装作不知道
青花釉里红人物故事图盘(局部) 清 康熙 英国巴特勒家族藏品


《惊艳》的图传到了国外后,法国瓷厂画在汤碗上,很自然地选了莺莺回看张生的版本
镶宝玉雪茄匣(局部) 卡地亚公司产品 1925年


《折梅逢驿使》画的是两个男人之间的友谊,陆凯看到一个驿使,就委托他带一枝江南的梅花给北方的范晔
青花人物故事图纹瓶 明 崇祯年间(1634-1643) 巴特勒家族藏品


《折梅逢驿使》这一画题后来蜕变了。场景从郊外变到屋内,驿使从一人变成了夫妇,从站着变成跪着,陆凯手中的梅花变成一根小棍
青花人物故事图纹将军罐 (局部) 清 康熙 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院藏


《陈平分肉图》常常被误为《卖肉图》
图见《中国现代绘画史》 李铸晋、万青力合著 2003年


日本的《三酸图》,画的是儒教的苏东坡,和尚佛印和道家黄庭坚,实际隐含三教合流思想
三酸图 纸本墨画 15世纪中 灵彩 东京 梅氵尺纪念馆藏


《三酸图》这个题材传到了欧洲,后来成了荷兰艺术家设计的“中国风”图像,由中国画匠画到了从中国出口荷兰的瓷器上
考讷利斯·普朗克(1691-1759)设计的《东方博士》瓷器图案


张生在月洞门里面弹琴,莺莺和红娘在墙外听。胤祯从这幅画得到了灵感
粉彩人物故事图纹棒槌瓶 (局部) 清 雍正 2000年3月21日佳士得纽约拍卖会拍品第379号


在《胤祯行乐图》中,皇帝把自己画成了个书生,附近有汉装仕女相伴。这幅画反映了雍正思想中向往成为汉族儒生的一面
胤祯行乐图(局部) 清 故宫博物院藏


两位少女在看鸡交配,这是一个常见的题材。《西厢记》唱词里有一句:“夫人怕女孩儿春心荡,怪黄莺儿作对,怨粉蝶儿成双。”
青花花口碟 清 康熙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