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最大城中村消失前,寻访白石洲的沧海桑田

都说白石洲已没有1949年之前的建筑,祠堂、炮楼、老屋早在抢建中灰飞烟灭。可我并不相信,偏要去找一找……

责任编辑:杨嘉敏

都说白石洲已没有1949年之前的建筑,祠堂、炮楼、老屋早在抢建中灰飞烟灭。可我并不相信,偏要去找一找……

一条宽广的深南大道把白石洲剖成南北两个区。南区挨着中国人都知道的深圳地标世界之窗,北区与深圳人都知道的老牌豪宅华侨城相接。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真正的白石洲在南区,而北区聚集着上白石、下白石、塘头和新塘四座“合体”的城中村。

俯看即将旧改的白石洲。 (庞勉/图)

很久以前,白石洲是深圳河出海口--后海湾(今深圳湾)北侧的一块无名沙洲。潮起潮落间,一大片绿油油的红树林在滩涂上与它朝夕相伴。对岸,则是素以盛产海鲜和落日美景闻名的香港流浮山。两年前,通过网络预约,我探访了位于白石洲东南面、与世界之窗一墙之隔的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那里保留了上世纪90年代深圳湾填海前的一段老海岸,依旧有鱼群,有鸥鸟,有芦苇,有红树林……甚至还有两座建国初期的边防哨卡。透过这些被岁月封存的场景,依稀还能窥见昔日白石洲凭海临风的神采。

据村中长者的口述,明朝时已有人在白石洲居住。这个说法,源于附近山坡曾经出土过一截明朝的墓碑。但实际上,和华南无数个沿海村庄一样,白石洲真正的开基立业是清朝“迁海复界”以后的事。

康熙元年(1662),为消灭郑成功的台湾小政权,铲除反清复明势力,辅政大臣鳌拜把顺治实行的“禁海令”升级为“迁海令”,逼迫今江苏到广西的沿海居民向内地迁徙30-50里,制造“无人区”,切断沿海对郑成功的补给。其时广东内迁三次,把南北窄东西宽的新安县(今深圳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