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不是假扮的吧?” 北京奥运村的宗教志愿者

《2002年的第一场雪》又来了,王神父跟着哼唱起来,有板有眼。那一刻,谁也不会想到他是一名神职人员,刀郎的歌,是他在互联网上学会的。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王治寿 巩一璇 陈伊玮


北京王府井天主教堂旁边巨幅奥运广告牌。 张恺欣/CFP图

8月10日是星期天,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卢森堡大公亨利、萨摩亚国家元首图伊阿图阿·图普阿·塔马塞塞·埃菲参加南堂的弥撒,北京教区李山主教在弥撒后会见了这些国家领袖。李山在一台弥撒讲道间表达希望天主教教宗本笃十六世能来北京看奥运的个人心情。

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8月10日这天也参加北京宽街基督教堂的主日崇拜。布什说,他与夫人对能在北京参加崇拜感到极大喜乐及荣幸。

王和平神父穿着深蓝色横条纹的T恤,戴着金色框架眼镜,坐在有车载GPS的“现代”牌轿车里。他对GPS很好奇,以为是直播残奥会的移动电视。CD机播放起“送战友,踏征程”,王神父一下子就听出来了:刀郎!

这么老的歌,怎么会是刀郎唱的?同车有人提出异议。“他翻唱的,知道吧,他自己没有新东西,就唱人家的。”王神父反驳道。这时候,《2002年的第一场雪》又来了,王神父跟着哼唱起来,有板有眼。那一刻,谁也不会想到他是一名神职人员。刀郎的歌,是他在互联网上学会的。

今年5月底,接到北京教区的通知,王神父中断了在美国一所大学的神学院的学业,在6月初回到北京。

和王神父一起回国的还有师惠敏神父。师神父原是天主教北京教区的神父,1994年公派出国攻读希腊文和希伯来文的硕士学位,目前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柏克莱分校攻读圣经博士学位。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宗教服务中心,需要外语熟练的宗教界人士,原来选定的12位志愿者,在临近奥运会的时候,扩充成17位。其中4名神学博士、4名硕士、9名学士。近一半有在国外留学的经历,通晓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希腊语、希伯来语。

17人当中有6位神父、6位修士、5位修女。这17位天主教的神职人员和10位汉传佛教法师、1名藏传佛教喇嘛、15位伊斯兰教阿訇、6位基督教牧师、10位基督教神学院的师生,以及各宗教协会或行政主管部门的官员组成了奥运会和残奥会宗教志愿者70人的运行团队。

他们的编制完全是世俗化的,有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由奥组委官员担任,副总经理是北京市宗教局副局长程二雁。今年2月份,程二雁出席了北京市民委《维护安全稳定,实现平安奥运目标责任书》的签字仪式。

在奥运村,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的领导体现于细节处的提醒有:村里有其他志愿者向运动员和体育官员索要徽章、纪念章已经被辞退;穿着僧袍的佛教志愿者最好别在食堂吃荤。“其实被提醒的都是藏传佛教的喇嘛,他们的教义是允许吃荤的。但是为了怕不了解相关知识的运动员误会,他们也只好吃素了。”一位志愿者说。

70名宗教志愿者在奥运村里服务时间最长,贯穿奥运会和残奥会。与每天从所属单位领取三十元到百十元补贴的其他志愿者不同,他们不领取任何报酬。



中华圣母像成了基督教一室的一个“亮点”,很多运动员在做完弥撒后跟“中华圣母”合影。 CFP/图


“我们是货真价实的修女”
滕昭智是北京天主教神哲学院七年级修士。为了胜任志愿者的工作,近一年来,他花了三百元钱买了若干套英美连续剧的压缩盘。《越狱》、《迷失》、《24小时》、《六人行》……都在奥运之年闯入了修士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