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牛奶

养了20多年奶牛的李林至今也说不清楚蛋白粉、脂肪粉、双氧水等物质到底有什么用途,对人体会有多大的毒害作用。但是当李看着自己售出的鲜奶一次又一次被掺假后,他还是愤怒了。

39岁的陕西奶站老板蒋卫锁去年底走上了打假之路。他宣布了一个惊人的结论———乳品企业在一些地方收购的原料奶在掺假。部分奶农、奶企在职职工和原职工也证实了这一说法。

蒋卫锁从奶站老板变成了打假专业户

某企业原员工在一家奶站检查时发现的装有蛋白粉、脂肪粉等物质的小桶

企业对三陵奶站处罚的原文件

  在过去一个月里,奶站老板蒋卫锁4次走进了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局的大门。

  “很多乳品企业的原料奶都在掺假。掺假的牛奶走俏,不掺假的鲜奶反而没人要。”第一次来到省质监局稽查局,蒋卫锁就在数位负责乳品质量稽查的官员们面前,说出了奶业当前最大的黑幕。

  39岁的蒋卫锁曾是陕西杨凌示范区大寨乡蒋家寨村的农民,后来创办了当地最大的私人奶站。杨凌示范区距西安90公里,是中国第一个农业示范区。

  蒋卫锁举报的是个可怕的事实。但一个奶站老板为何要自曝行业内幕?他举报的情况是否属实?

  与潜规则决裂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蒋卫锁一直想不明白自己供奶的那家已经上市的乳品企业为什么要跟自己翻脸。

  他自2002年底便开始长期稳定地向这家全国知名的乳制品企业供应鲜奶。3年后,他发展成为该企业在陕西省最大的奶源供应商之一。

  在2004年,蒋在杨凌大寨乡官村的私人奶站已经达到日收奶量30多吨的规模,年收入近2000万元,并获得该企业“2004年优秀原奶供应商”称号。同年蒋卫锁被团中央、农业部等授予中国杰出青年农民奖。一时间,蒋成为杨凌风光无限的“三农”人物。

  但到了2005年5月,蒋卫锁第一次发现自己的牛奶卖不出去了。

  该企业西安分公司突然一夜之间变脸,由过去扶持奶站发展,转而提出“限量撤点”策略。蒋卫锁被要求日交奶量从30多吨限量到11吨左右。

  企业要大批限量,奶农要每天交奶,夹在乳业巨头和奶农中间的蒋卫锁陷入两难境地。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了3个月,蒋个人损失40多万元。他的奶站从此陷入困境,至今未能翻身。

  公司“限量撤点”的做法,不仅使蒋卫锁的奶站陷入困境,也让当时的其他供奶大户如宝鸡的李建波、任惠宁等人都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有的至今未能翻身。

  但是令蒋感到吃惊的是,就在公司“限量撤点”的时候,他的身边悄然崛起了一批掺假、制造假奶的同行。这些掺假的牛奶不仅走俏市场,而且公司给出的收购价还比他不掺假的高。

  他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于是决定停止向该企业供奶,并前往公司集团总部申诉。

  从2005年10月开始,蒋卫锁先后6次上门。他带着证明“原料奶掺假”的证据来到该公司集团总部,在数位高管面前指证其产品质量存在重大问题,并期望集团制止西安分公司在陕西几近疯狂的造假行为。

  但蒋的指证如石沉大海,无任何反响。

  一位奶农的发现

  早在蒋卫锁之前,当地奶农李林就曾经两次向该企业西安分公司举报过一家奶站的掺假行为。

  那家奶站名叫三陵奶站总站,距李林家有一里地远。李林像其他村民一样,将自己的几头奶牛寄养在养殖小区集中饲养、管道挤奶。每天,他都需要到三陵奶站,在奶站工人挤奶的时候记下奶量,以每公斤1.8元的价格卖给奶站。

  但往往不等他离开,这家奶站的掺假行动就开始了。奶站老板指挥工人将自来水、一袋袋标识为蛋白粉、脂肪粉、维生素C、抗生素、双氧水、硝酸盐等的物质放入洗衣机内搅拌,然后再将这些搅拌物装入已经盛有鲜奶的奶罐中。几个小时以后,上述那家企业西安分公司的收奶车就会开到三陵奶站,将奶罐拉走。

  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奶站老板并不避讳李林和其他村民们,他在他们面前大大方方掺假,晚上也经常灯火通明,彻夜掺假。自李林在2005年春天无意中发现这个“秘密”后,他几乎每天都会看到相同的一幕。

  养了20多年奶牛的李林至今也说不清楚蛋白粉、脂肪粉、双氧水等物质到底有什么用途,对人体会有多大的毒害作用。但是当李看着自己售出的鲜奶一次又一次被掺假后,他还是愤怒了。

  李林的两次举报似乎起到了某种效果。在该企业西安分公司员工提供的一份2006年2月的“三陵奶站检查报告”中显示,公司对三陵奶站在2月份的某次严重掺假行为处以1万元的罚款,同时对公司内部员工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处罚。报告中还提到了一位举报农户。

  但此后,李林发现陈平仍在继续掺假。

  一个月前,李林将这些情况告诉了他的同乡蒋卫锁。蒋卫锁第一次走进省质监局稽查局,举报的就是三陵奶站总站掺假。

  掺假成风

  更让蒋卫锁觉得奇怪的是,从2005年起,该企业给陈平的三陵奶站开的收购价每吨比蒋卫锁多出100元。

  为什么掺假的牛奶走俏,不掺假的鲜奶反而没人要?

  该企业西安分公司原奶源部宝鸡片区奶站质量监管员王磊提供了答案———分公司内部员工勾结下属奶站老板,合伙向牛奶中掺假,才使得掺假风行。2005年下半年到2006年初,那些曾经拒收掺假奶、不愿意同流合污的公司员工都被公司通过各种手段清除出去,或者干脆开除。

  在本报记者采访的该企业员工中,22岁的王磊是惟一一个愿意以真名实姓出来接受采访的。他还指证了公司内部参与掺假的一些原公司员工。自 2005年8月至2006年6月,在公司就职的短暂经历,显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10个月中,他见到超过10起往鲜奶中掺假的事件,他几乎记得每一次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王磊说,奶站每制造一公斤假奶,成本是0.4元,卖给公司的价格却是每公斤1.8到1.9元。造假掺假具有诱人的利润空间。挣了钱以后,奶站和公司员工分成,使得奶站掺假比不掺假更有“钱”途。

  据该企业原员工介绍,在2005年12月公司宝鸡片区奶站开会时,一些奶站老板们就坐在会场肆无忌惮地互相探讨如何掺假以及如何提高掺假的量。有人说他一天可以掺假超过1吨,而有人说他们收6吨鲜奶,通过掺假可以达到8吨以上。

  在该企业西安分公司所在地———临潼,公司数位在职员工和已经离职的员工还向本报记者提供了2005年全年度陕西地区奶源质量分析报告、2006年上半年公司在当地的部分奶源质量分析报告以及公司员工在奶站工作现场拍下的大量奶站掺假、卫生条件恶劣的照片。

  广东省奶业协会秘书长林树斌帮助记者解读了部分质量分析报告。他认为,该企业在陕奶源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掺假严重;二是细菌数严重超标,其中细菌总数、嗜冷细菌总数、芽孢总数和耐热芽孢数都高得离谱。

  “广东出口香港的牛奶要求嗜冷菌少于1000个菌落/毫升,但是报告上所检测的奶均达到几十万菌落/毫升,至少说明两点:牛奶受到严重污染;牛奶挤出后冷却速度太慢或贮存时间太长,没及时送乳品厂加工,使嗜冷菌在较低温度下大量繁殖。”林推断说。

  在该公司2005年12月陕西地区奶源质量报告中可以发现,该地区各家奶站,细菌总数量最低为1万菌落/毫升,最高达几千万菌落/毫升。

  嗜冷菌高的牛奶多有异味,所以要靠加香精来掩盖不良的气味。据林树斌介绍,国内制造的香精很大部分是被乳品企业消耗掉的,而长期食用香精对人体将造成伤害。

  据西安市乳业协会的王伟民介绍,蒋卫锁举报的企业在陕西的市场销量并不大,其生产的乳饮料和纯牛奶系列产品主要销往安徽、江苏、山东等省。

  造假比打假容易得多

  去年12月,蒋卫锁已不再抱任何改变现实的希望了,他从奶站老板变成了打假专业户。他一次又一次地往返于西安、杨凌、宝鸡等地,不断寻找企业掺假的证据,一次又一次通过电话和登门拜访的方式向省质监局稽查局和媒体举报。

  12月22日,蒋卫锁在另一家全国知名乳品企业宝鸡工厂的门口遇到两位运货的司机,他们当天往该工厂总计拉来了15吨奶粉。其中一个是从呼和浩特拉来10吨奶粉,另外一个从当地的雪儿奶粉厂拉过来5吨奶粉。

  目前在陕的乳品企业有银桥、光明、东方、蒙牛、伊利5家,却大多没有建设属于自己的奶源基地,它们只有靠争夺当地的奶源以满足生产需求,急缺奶源是大家共同的特点。

  蒋卫锁深信一些企业长期在使用奶粉生产还原奶。数周之前,蒋还在上述那家企业宝鸡工厂仓库里看到大量奶粉囤积。

  四川省乳品协会会长、西南民族大学教授魏荣录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没有任何企业按照国务院在2005年年底公布的24号文件要求在市场上标出还原奶字样。企业将大量还原奶都标注为纯牛奶,使24号文件形同虚设。

  而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向记者提供了一份他亲自从海关查询到的数据,2006年1到11月份,中国进口奶粉达到11.76万吨,同比增长超过40%。中国以平均每个月消耗1万吨的惊人速度在消耗进口奶粉,而且还不包括国内企业自己生产的奶粉。

  12月18日和28日,蒋卫锁两次来到省质监局稽查局,举报乳品企业大量使用奶粉的事实。稽查局对蒋卫锁的举报并不感到吃惊,他们对当地奶源质量问题早有觉察。

  从2006年7月份开始,省局就已派出了两个稽查队,专门查处乳品质量案件。在其后半年中,两个稽查队几乎跑遍了全省所有的乳品企业和牛奶加工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称,发现其中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12月初,在第一次接到蒋卫锁关于三陵奶站的举报以后,稽查队在随后的几天内便从西安赶赴杨凌。但稽查队一无所获。

  2006年12月18日,蒋卫锁第三次来到稽查局。他对于稽查队在杨凌的一无所获颇有些吃惊,他认为稽查队只要将已经掺假的牛奶取样回西安,通过仪器检测,同样可以找到掺假证据。

  但两位稽查室主任面露难色。他们解释说,通过取样检测来确定原料奶中到底加入了哪些物质,这个难度还是非常大。有些成分加入进去以后,很难检测出来。例如,在原料奶中加入蛋白粉可以提高牛奶的乳蛋白含量,加入脂肪粉提高脂肪含量,这两样物质加进去以后,很难被检测出来。

  他们的说法得到了广东省奶业协会秘书长林树斌的证实。

  “造假是比打假容易得多。”林树斌说,“如果奶农或奶站真的要造假的话,会有许许多多办法。最终奶农和奶站的诚信才是至关重要的,国外乳品厂对奶源的检查密度没我们这么大,靠的也是奶农的自觉。”

  (应采访对象要求,李林为化名。图片均由采访对象提供)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