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困局

“曾经无数次想象过结业的样子,唯独没有想到这一种。或许老天爷对我还算眷顾,给了我这样一个‘契机’,在这个时候选择结业,也不算太丢脸吧。”

责任编辑:刘悠翔

(本系列均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创,限时免费阅读中)

浙江海盐的乌托邦书店,最畅销的可能是余华的作品——海盐是余华的老家。丨受访者供图

(本文首发于2020年3月19日《南方周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刊“疫线报道”)

“曾经无数次想象过结业的样子,唯独没有想到这一种。或许老天爷对我还算眷顾,给了我这样一个‘契机’,在这个时候选择结业,也不算太丢脸吧。”

“那时候有很多护士,周末或者午休的时候,在我们店里欢声笑语。现在她们可能都冲在一线救治病人。”晓风书屋的老板娘朱钰芳回忆起不久前“医院书店”的热闹情形,还历历在目。

“医院书店”是晓风书屋在杭州的两家分店,分别开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和浙大附属第一医院里。这两家医院的医护人员是2020年浙江援鄂医疗队的主力之一。“医院书店”这个项目是晓风书屋与两家医院的合作实验,院方提供场地,免收租金。2016年开张前,朱钰芳四处打听过,在医院里面开书店的,全国除了港台之外还很少见。

春节过后,疫情加剧,包括医院书店在内的晓风各家分店都停摆了。“现在是最难的时候,哪怕是‘非典’期间都没有这么难。”晓风第一家店1996年开张。停业一个月后,2020年2月24日,晓风重新开业,读者寥寥,第一天才来了十五个客人。朱钰芳说,“我觉得比起他们(医护人员)面对的那种生死,我们现在要去找哪一个部门来救,或者找哪个读者来救,真的也有点难。”

全国绝大多数实体书店,都经历着和晓风差不多的困境。据实体书店联盟“书萌”2020年2月初对全国1021家书店的调查,截至2020年2月5日,90.7%的书店选择停业,超过99%的书店没有正常收入。

比起连锁大书店,或者像新华书店这样的国营书店,受疫情影响更大的群体,无疑是现金流更加紧张的中小型实体书店,房租、人工、货款,每一项都在成为它们的重担。一些书店已经快撑不下去了。

2020年2月24日,单向空间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封求助信,信中提到:在疫情蔓延的一个月里,四家分店只有北京朝阳大悦城店开始营业,北京东风店、杭州乐堤港店和秦皇岛阿那亚店全部闭店,而大悦城店如今每天的整体客流量只有此前的十分之一,书店平均每天只能卖出15本书。“四家店往年在春节时期的销售额在100万左右,目前来看,我估计今年春节的销售额也就是往年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之间。”单向空间负责实体书店部门的经理小武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求助信向读者推出了不同金额等级的众筹计划。

2020年3月9日晚间,单向空间创始人许知远联合全国五家书店,在淘宝直播间进行了主题为“保卫独立书店”的直播,南京先锋书店、杭州晓风书屋也在其中。这是单向空间“书店互助计划”的一部分。六家书店各准备了99元的盲袋,希望能在直播中售卖。这是一场书店业者的自救。“不是我们向流量低头,而是让流量向我们低头。”许知远在直播中喝了点酒,他这样说。

结业者

“他日江湖再见”

浙江海盐的乌托邦书店撑不下去了。它是“保卫独立书店”淘宝直播的六家书店之一,也是一家因为疫情将要退出书业的书店。

对老板小童来说,这家书店就如同一个小小乌托邦。小童曾经从事建材行业,2004年入行时才十六岁,一做就做了十年。刚开始做的时候一年赚二三十万。到了后来,嘉兴的建材行业出现很多三角债,回款渐渐变得困难,“一年挣来四十万,可能最后要倒贴二十万欠别人”。

那时候小童年轻,钱来得快花得也快,每年几十万的花销,“不知道花在哪里,整个状态特别不好”。小童觉得这样下去不行。

2014年,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又向家人朋友借了一点,先开了一家咖啡店。“我们和其它书店不一样。大部分书店一开始就是书店,后来慢慢转型做咖啡;我们是先开咖啡店,再改成书店。”

开书店,对当时的小童来说就是“止损”。咖啡馆亏损很大,他就想着改造成书吧。小童说自己小时候没有读过什么书,一直从事的也都是商业,有时候会对“人本身、人性方面”感兴趣。那时候他攒了一百多万,他想,“我如果做一个书店,不一定赚钱,只要能养活自己,稍微亏一点也没关系。”

这也是他给书店取名“乌托邦”的原因。

如果没有疫情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邵小乔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