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黄金到纸原油 ——“纸”产品创新如何变成散户“毒丸”?

纸黄金的交易原理,实际上是个人投资者与银行间的对赌,银行扮演了做市商的角色。投资者亏的,就是银行赚的。反之亦然。

“他们以为是我们在自营,在赌价格。我说在白银上,我们绝对在打一场人民战争。”

发展中间业务成为银行角力的新赛道。纸投资品是一门十分赚钱的业务,但也有诸多法律上的纠纷。

(本文首发于2020年4月30日《南方周末》)

发自:上海

责任编辑:冯叶 助理编辑 温翠玲

金融创新滥觞已久,早在2003年,纸黄金就已经率先迈向散户市场。 (CFP/图)

中行原油宝穿仓事件爆发后,开展同类业务的银行纷纷开始风险控制。

2020年4月27日,工商银行发布公告,宣布次日起暂停账户原油、账户天然气、账户铜和账户大豆全部产品的开仓交易。至此,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均已叫停纸原油。

前所未有的负油价,令纸原油暴露了产品设计上的漏洞。但其实,此类金融创新滥觞已久,早在2003年,纸黄金就已经率先迈向散户市场。

此后,纸白银、纸铂金等各类纸贵金属层出不穷,银行在此类产品上获得了丰厚回报。2013年,比纸贵金属风险更大的纸原油诞生了。

近二十年间,这类高风险投资工具如何走红国内市场?

“中国黄金第一案”

故事要从纸黄金说起。

2002年,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国内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的生产、消费、流通,正式迈开了市场化的步伐。

此前,央行对黄金、白银一直实施统一管理、统购统配的政策,并不存在所谓的黄金交易。

由于上海交易所的交易对象只是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黄金生产企业等机构,为了活跃市场交易,引入民间“活水”成了发展方向。

次年11月,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推出了一款名为“黄金宝”的投资产品,这也是国内第一个“纸”投资品。

据证券时报报道,之前个人投资黄金是“千呼万唤不出来”,因为商业银行一直在等待央行推出《商业银行开办黄金业务管理办法》。2003年4月,银监会正式成立以后,商业银行开办黄金业务改由银监会分管,于是中国银行得以率先推出个人纸黄金业务。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有关人士当时对媒体表示,中行黄金宝的推出,为个人投资者在股票、债券、基金之外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投资品种。虽然当时国际金价处于历史高位,推出个人黄金业务的时机不是特别好,但国内黄金市场刚刚起步,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纸黄金大大降低了投资者的门槛。纸黄金以“克”为交易单位,中行黄金宝的交易门槛为10克,也就是一千多元人民币。

投资者在银行买入的并不是黄金实物,而是虚拟黄金,黄金价格跟随国际黄金市场波动。那时,个人投资者只能做多,也就是逢低买入,等金价上涨时卖出获利。

纸黄金刚开始并不规范,因此惹出麻烦。

2006年,“中国黄金第一案”引发轰动。一位名叫宋荣贵的纸黄金投资者,利用工商银行提供的黄金买卖交易系统,通过电话委托方式,在短短十天内进行了百余次黄金交易,买卖黄金超过2100千克,总金额达3.2亿元,获利2100多万元。

能够获得如此高昂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周凡妮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