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里没有偏见

“无论日子如何困顿,空间如何逼仄,都困不住孩子的想象力和涌动的生命力。”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28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悠翔

绘本《等爸爸回家》向孩子解释疫情下的武汉封城和医护人员的付出。 (受访者供图/图)

一批抗疫题材童书正在进行一场全球漂流。其中有11本中国童书,它们被志愿者翻译成近20种语言,分享到生命树童书网,经由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被推广到全球81个国家,供世界各地的孩子们免费阅读。

这是2020年4月2日启动的公益项目“全球抗疫童书互译共读”。新冠疫情之下,成人世界充斥着怀疑、歧视甚至敌对,而这些童书展现了一个纯真的世界。

项目发起人张明舟曾是一名外交官,2018年当选为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成了童书世界的“公共外交官”。国际儿童读物联盟1953年成立于瑞士苏黎世,是总部设在瑞士巴塞尔的非营利机构,它建立在反思“二战”的基础上,宗旨是通过高品质儿童读物促进国际理解,维护世界和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童书评奖“国际安徒生奖”,就是该联盟的下设奖项。

项目是张明舟2020年2月29日发起的。当时,不少国家已经出现严重疫情,张明舟往常每月的海外出差行程因此取消。他先是给武汉少儿图书馆寄了一千个口罩,又觉得这只是杯水车薪。

两段网络视频触动了他。一段视频中,小男孩急着想出去玩,妈妈说不行,外面有病毒。小男孩闹着说,我就要和病毒玩。另一段视频的主角是个小姑娘,她拽着妈妈的衣角,死活不让妈妈出门,说你要出去就感染病毒,全家人跟着完蛋,说的时候吓得脸都变色了。看完视频,张明舟苦笑:“一个孩子是真无知,另外一个是真恐惧。”

张明舟也常收到来自世界各地朋友转来的邮件,其中针对新冠疫情,有许多对中国的误读,张明舟觉得“不公平”。“如果能够做点什么工作,让大家相互了解,也许能够减少这种误会。”张明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看了中国童书,无端的指责会变少”

2020年2月13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了一本少儿科普童书《新型冠状病毒走啦!》,张明舟得知这本书反响不错,好几个国家来买版权。几乎同一时间,中国出版协会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委员会、中国编辑学会少儿读物专业委员会、中国期刊协会“少儿报刊阅读季”组委会联合起来,准备组织各成员单位开展“有爱,就有希望”抗疫童书出版及绘画作品征集活动。

这些都启发了张明舟,很快,他就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发起倡议,邀请童书出版社、作家、插画创作者把他们创作的关于新冠疫情的童书捐出来,同时向翻译家发出倡议,由他们来免费翻译这些童书,让各国孩子受益。

倡议发起不一会儿,就有不少人找上门来。本来他预计,能征集十本书就不错了,没想到一下来了六十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奎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