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新关键词是什么?

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依法、科学、精准治污”系首次提出。

科学、精准治污相辅相成,董战峰认为,科学治污既包括硬性技术问题的科学,比如超低排放有哪些技术可以提高减排的效率,也包括软性管理问题的科学,比如一项政策是否有效、经济性如何等等。

根据5月22日财政部提请全国人大审查的《关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20年大气、水、土壤等方面污染防治资金分别安排250亿元、317亿元、40亿元,总资金量较2019年增长7亿。

责任编辑:汪韬

2020年5月25日,生态环境部新任部长黄润秋首次亮相全国“两会”部长通道,向中外记者们展示出了一串不错的成绩单:

截至2019年底,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82%,全国地表水优良(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黑臭水体消除96.2%。而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域9项约束性指标,也已有7项提前完成目标任务。

对于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程度,除了现有的成绩,黄润秋还用了三个“没有根本改变”: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

污染防治攻坚战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并列,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还有新的关键词待解。

2020年2月19日,在重庆同兴医疗废物处理有限公司,处置人员在对装有医疗废物的垃圾桶进行消毒作业。疫情凸显了医废处置的短板,也给环保企业提供了商机。 (新华社/图)

新挑战和硬骨头

“以前治污,大刀阔斧的治理就可以很快见效,比如工厂有污染,关停或者加装环保设施就可以了。但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到了这个阶段,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工程应用系统副总工程师张兴赢打了个比方:北京PM2.5年均浓度已经达到42微克/立方米,再降低到35微克/立方米的达标水平,就像小学生从考30分提高成绩很容易,再提高就非常难。

“十三五”规划仍未完成的2项,都与大气环境有关,分别是“细颗粒物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下降18%”、“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比例为18%”。黄润秋在部长通道上表示,有一定难度,但是有信心完成。

大气污染防治中,新挑战也已出现。2020年年初,疫情之下的北京出现了两次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柯珂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