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崎润一郎三译《源氏物语》

“你讨厌《源氏物语》,为什么还把它译成现代语?我的回答是,虽然我无法喜欢物语里出来的源氏这个人,也反感一味地偏袒源氏的作者紫式部,但这部物语整个来看,毕竟不能不承认其伟大。”

——谷崎润一郎

(本文首发于2020年6月4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小磊

近代日本画家细田荣之所绘《源氏物语》插图。

说到《源氏物语》,日本无人不知,但真读过的,也就那几个研究者。至于原因,只一个:语言不断地变化,一千年前的所谓小说不好读,读不懂。有人说读过,无疑读的是译本。《源氏物语》的白话翻译之多,足以令友邦惊诧,正译、全译、评译、谨译、新译、新新译、窑变译,一根藤上不止七朵花或者七个娃。

与谢野晶子第一个吃螃蟹

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斯德哥尔摩演说《美丽日本的我》,说:“综观古今,尤其《源氏物语》是日本最优秀的小说,现代还没有小说能望其项背,10世纪能写出如此具有近代性的长篇小说,作为世界奇迹,在海外也广为人知。”他也想翻译来着,却“深感现代翻译的不可能,同时又深感没必要”,终于未试水。

第一个翻译《源氏物语》的是女诗人与谢野晶子(1878-1942)。大正初年(1911年)应出版社之约翻译,翌年出版《新译源氏物语》,轰动社会。这个译本是节译。昭和年间的1938年10月,与谢野晶子出版《新新译源氏物语》,这回是全译。江户时代也曾有几种通俗译本,但作为现代语翻译——自与谢野晶子以下的译本统称现代语译,也就是白话翻译——与谢野晶子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与谢野晶子的“新新译”上市,不料被谷崎润一郎的译本抢尽了风头,只印一千本,不过,与谢野晶子死后,多家出版社印行各种版本,销量压过了谷崎。

谷崎润一郎。

谷崎接受翻译的机缘

谷崎润一郎是第二个翻译,他的译本被称作“谷崎源氏”。他先后翻译了三回。第一回书名是《润一郎译源氏物语》,1939年1月出版,风行一时。有人回忆谷崎润一郎越界翻译的缘起,说是在文部省工作的国语学家提出一个出版计划,请作家来翻译日本文学古典,设想由菊池宽译《平家物语》、佐藤春夫译《雨月物语》、谷崎润一郎译《荣华物语》等。拿这个计划找中央公论社社长商议,社长认定谷崎翻译《源氏物语》最合适。但社长迟疑不决,因为《源氏物语》卷数多,有赔钱之虞,又听说与谢野晶子将推出全译本,有撞车之险。

正当此时,以笔锋犀利著称的小说家兼批评家正宗白鸟在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评论,盛赞英国东方学家亚瑟・威利的《源氏物语》英译本。正宗白鸟说自己一直认为此书很无聊,这回读了英译本才明白故事的脉络,也理解了男女人物的行动与心理,叙事和描写都鲜明了,让犹如死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