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谢飞:家有老母

编者按:老红军王定国2020年6月9日去世,享年108岁。二月份疫情期间,谢飞把他母亲撰写的七万多字的《百岁红军百年路——王定国自传》整理出来,计划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当时写了序文。现在母亲去世,他提前把它交给南方周末发表,以表达哀悼之情。

责任编辑:朱又可

俗话说:家有老母便是福;家有老母胜似一宝。我今年78岁了,可还有个107岁的老母健在,岂不是非同寻常的幸福!

我母亲王定国1913年2月4日出生,恐怕是仍旧健在的参加过长征的年纪最大的老红军战士了。母亲出身穷苦,七岁便为人磨豆腐打工,后又被卖为童养媳。她只记得外婆说她是“皇帝倒台的那年腊月二十九出生”,参加革命后在延安、北京每次填写干部表格时,总是在到底是1912还是1913年出生上犹豫;后来确定了现在身份证上的日期,即是1913年,又是阴历12年底。

母亲生育了我们兄妹五男二女,加上孙辈、重孙辈,早已是四世同堂。两年前,母亲还没有病重住院时,除了两个常年陪母亲居住的兄弟以外,每到周末,我们大家,还包括母亲扶养大的表姐弟十多家的几十号人,都会到母亲家里团聚;2018年11月,母亲发烧住院不能再下床走动之后,每周七天,我们七个兄弟、表弟们,每日都会轮流到病房里去探望她,并在微信群中时时发布交流着母亲的病情。家有老母在,多大的家也不会散;家有老母在,几代家人的心才同热同欢。母亲是家庭的福,母亲是亲情的宝。2012-2014年,我搬到母亲家陪住期间,在母亲的关注下,我编辑出版了父亲的遗墨:《谢觉哉家书》,并写了篇序文,叫《读懂父亲》。

读过《谢觉哉家书》的读者应该知道,我母亲1937年与我父亲结婚时是个不识字的文盲,是跟随我父亲在延安、北京工作中扫盲、学文化的;到五六十年代后,她不仅可以自己看书、写文章,还跟着父亲作诗、写日记、学书画了呢!文化革命后,她领导着编辑小组整理出版了《谢觉哉传》《谢觉哉日记》(解放前部分)《谢觉哉文集》等几百万字的文献后,又出版了自己的文集和自传。1994年12月写自传时,母亲还只有八十岁出头,身体康健,头脑灵活,还在连续三届出任着全国政协委员,为政务、为公益事业,时时奔走在大江南北。我也是近来才再次细读了这篇自传,觉得它真实细致,文笔流畅,可以让后人具体、实在地了解我这位“百岁红军”的母亲早年投身革命、长征西路的艰苦历程;以及解放后踏实工作,文革后焕发“青春”,成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的人生轨迹。我以为将其编辑再出版,让我们,以及更年轻的一代代中国人,了解和记住已经或正在完全逝去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革命者的业绩与历程,将会有着深远的意义。

对我们家庭来说,母亲最大的功劳应该是——“生育之恩”。

前面说过,母亲共为我们家庭生育了七个孩子,五男二女。父亲在1942年10月6日的日记里记载着:“飘飘(注:我大哥谢飘)今日满三岁。生于一九三九年十月六日早二时,时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定定(注:我姐姐谢宏)一九三八年六月九日下午二点四十分生于兰州牟玉光助产所。飞飞(延河)(注:延河是我的小名,大学毕业后改名谢飞)一九四二年八月十四日上午十时生于延安,送到中央医院路上,延河边。”儿女的诞生日期、地点,连具体时辰都有记载。从1937年到1955年,约18个年头里,我母亲十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解树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