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水灾另一面 :主动进洪得失考

21世纪以来,中国的洪水灾害出现了新特点:人员伤亡大幅降低,主要是经济损失。无论是兴修水库、加固堤坝、退田还湖等水利工程,还是退人留田这样更灵活的手段,以及商业保险的覆盖,都是洪灾新特点背后的原因。

一旦遭遇特大洪水,到了万不得已要抉择时,不同的圩堤防御标准就透露了答案:谁先进洪。

防洪要做出最有利大局的选择,良好合理的协调体系无疑是重要前提,而这需要有正向的制度激励。

发自:江西南昌 共青城 都昌 德安

责任编辑:吴筱羽

鄱阳湖区的雨还断断续续下着。两周多了,湖东北角的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仍超警戒。数据显示,2020年7月27日,星子站水位21.33米,超警戒水位2.33米。

过去15天里,水退了1.19米。在7月12日零时,星子站水位达22.53米,比1998年洪灾时的最高水位高0.01米。

缓退背后,除了降雨减弱、上游三峡水库调控外,启动单退圩堤主动进洪被视为有力举措。进洪后两天,就分蓄了24亿立方米水量,相当于在鄱阳湖上游增加了一百七十多个西湖的面积,有效降低鄱阳湖水位25至30厘米。

主动进洪是从7月13日开始的。按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下称“江西省防指”),鄱阳湖周边市县185座单退圩堤全部进洪。此前,这一手段也有零星应用,但如此大规模的尚属首次。

所谓单退圩堤,是指在低洼地区修筑的堤坝,区域内退人不退耕,但高水位时必须还湖蓄洪。而双退圩堤,指区域内退人又退田,完全恢复天然蓄洪能力。这一防洪手段被广泛运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2020年这场新的“洪水大考”,把这个长期脱离公众视野的专业术语推上前台,围绕着它的种种讨论也由此展开:谁先进洪?何时进洪?进洪后有无预案?后续怎么办?

一系列思考,折射出灾害面前的行政决策之难,以及多年来抗洪思路之变。

7月26日,水利部长江委水文局发布消息,“长江2020年第3号洪水”在长江上游形成。据长江委预测,2020年长江流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较汛前预测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可能性仍存在。今年的鄱阳湖大考,还未结束。

2020年7月18日高洪期,江西九江,长江委湖口水文站职工吴越,每天两次校测水位。 (视觉中国/图)

一道特急令之前

在共青城,苏家垱乡被誉为粮仓,有山有田,三万多人口,安安静静。

7月13日,一张照片让苏家垱出了名。照片里,两台挖机正在清理联圩上用来防洪的沙袋。这张照片后来出现在多篇报道中,用以说明江西省启动鄱阳湖区185座单退圩堤主动进洪。

图中联圩名为浆潭联圩,总长16.2公里,是2017年由原来的两座单退圩堤合龙加固而成,合龙后同时发挥道路作用。

这样的单退圩,九江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说共青城有16座,而当地农业农村水利局的说法是22座。可以确定的是,浆潭联圩是最大的一座。圩区内农田2.6万多亩,是粮仓苏家垱乡三万余人的集中耕作区,据当地农民估算,这一区域平均亩产1500斤粮食,丰收时将产粮3900多万斤。

杜钦林是苏家垱数一数二的承包大户。2.6万多亩农田里,他承包的就有七千多亩。

眼看浆潭联圩被打开、洪水涌进农田,杜钦林忍不住埋怨起乡干部。但他不知道的是,按照要求,这片农田早该进洪了。

根据江西省要求,鄱阳湖区保护农田面积万亩以下的,单退圩堤进洪水位为湖口站水位20.5米,万亩以上的为湖口站水位21.68米。早在7月10日13:30,湖口站水位就已超过这一数字,浆潭联圩当时就应进洪了。

湖口是鄱阳湖连接长江的唯一通道。每次汛期,一旦长江倒灌,湖口站就像一个感应器。数据显示,仅7月6日至8日,长江倒灌水量就达3亿立方米。

江西省防指的第一道令的确在7月10日就下了,要求南昌、九江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考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