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企业社会责任观察报告

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侯明辉在2020责任年会现场发布报告。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并迅速在全球蔓延,截至2020年7月18日,全球累计确诊人数超过1400万,22个国家累计确诊超过10万,并仍处于持续传播过程。

对企业而言,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非周期性的突发性外在冲击,它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绝非是短期的,还会对人们的消费方式、企业的生产方式、长期技术进步等产生深远影响。

为系统观察、研究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我们借鉴PSR(Pressure-State-Response)“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框架,对疫情之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面临的压力、企业社会责任的状态以及企业的行为反应进行分析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给出建议。

疫情之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压力(p)

整体来看,疫情之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面临着市场压力和非市场压力。

从市场压力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6月8日,世界银行在半年度《全球经济展望》中称,预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5.2%。从宏观环境看,在全球疫情冲击下,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环境急剧恶化。作为企业的非市场战略,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位置必将受到影响,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另外,从微观企业主体看,新冠肺炎疫情后采取的防控措施切断了人流、物流,造成劳动力流动受阻、供应链断裂、消费者正常服务受影响;生产暂停或部分复工不复产又带来了企业资金流紧张。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压力,将企业与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经销商等关键利益相关方的关系置于极度紧张和不正常的状态。

除市场压力外,疫情期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还面临着政策压力、社会舆论压力等非市场压力,疫情期间,政府和社会公众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期望和要求不减反增。

疫情之下企业社会责任的状态(S)

整体来看,疫情将影响企业的员工责任、公平运营、消费者责任、公益慈善、环境责任等五个方面的履责状态。首先,疫情改变了企业对员工责任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工作场所的变化。疫情之下很多企业采取远程居家办公的措施,这是一种新型的工作方式。二是疫情之下,企业无法继续组织群体性文娱活动,另一方面,疫情防控措施有可能加剧员工的孤独感。三是员工成长与发展。从长远看,疫情将加快无人工厂、智能工厂的发展,企业需要提前考虑被替代员工的未来职业发展。

其次,公平运营涉及企业如何处理与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等外部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在疫情之下,企业公平运营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在疫情冲击下,部分规模较小的供应商、经销商面临生存压力,需要产业链条中的核心企业发挥领导力带领上下游企业走出困难期;另一方面,疫情带来的无法按期交货、无法及时付款等问题,也考验着企业的守法合规、诚信经营等经营理念。

第三,疫情对消费者责任状态带来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变化。一方面,疫情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非接触要求,导致了部分服务不能及时有效得到满足,在部分行业中导致服务中断,这导致了消费者投诉及维权事件显著增多。另一方面,社会公众更愿意为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埋单”。根据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在3月发起的公众调研,受访者对参与疫情防控的品牌持积极态度。调研结果显示,82.5%的受访者表示对战疫品牌将“产生更高的好感”;70.9%的受访者表示将“对品牌产生更高的信任”;65.1%的受访者表示将“更愿意购买该品牌的产品”。

第四,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发生后,无论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均快速行动,通过捐赠款物、组织志愿者等积极加入抗疫战斗中。伴随3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外渐次暴发,以及疫情仍具有偶发的风险,企业需要重新考虑公益慈善活动的持续性、有效性。

最后,疫情发生后,企业的环境责任既有压力,也有机遇。一方面,虽然疫情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影响,收入利润减少,但政府对生态环境治理的要求没有调低,相对而言企业在环境责任投入方面将产生压力。另一方面,疫情发生后,社会公众和消费者更加注重消费品的环保、健康属性,可持续消费的呼声更高,这也给企业的环保转型带来一定的机遇。疫情之下企业履行

社会责任的反应(R)

为分析疫情之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模式,我们从网络公开渠道对中国500强企业的履责资料进行了收集和分析,收集截止时间为2020年7月15日。其中,“中国500强企业”名单为2019年9月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一)确保生产经营可持续

1.把员工身心健康放在首位

进入3月份以来,企业复工复产有序进行。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4月,中国大部分企业已经基本恢复生产,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复工率超过99%。

复工复产后,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杜绝传染事件的发生。为有效应对疫情,企业均由领导层牵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强调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的一体化管理。复工后疫情防控工作覆盖了防控机制、人员信息跟踪、防护物资、内部管理、宣传教育等各方面。在关注员工心理健康方面,中国500强企业中有96家企业在疫情期间开设了员工心理辅助热线,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

2.供应链上下游帮扶

对处于供应链核心的企业而言,稳住供应链、保障供应链运行既是其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其自身生死攸关的大事。中国500强企业中,有67家企业出台了对供应商、经销商的帮扶政策,包括减免租金、金融支持、调整考核政策等硬核措施,也包括为上下游企业提供防疫物资、共享防疫手册等措施。如互联网平台企业出台了针对平台商户的保障和扶持计划,多家商业地产企业采取减免租金、服务费用的举措,减轻商户负担;多家车企陆续出台减压政策,取消或减少任务考核,加大对经销商的补贴等以缓解经销商的经营压力。

此外,部分行业积极行动。4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CNTAC)与“亚洲地区可持续纺织业网络”(STAR网络)的其他五个国家的八个行业组织,联合发出了呼吁疫情期间落实负责任采购行为的倡议声明,提出了全球纺织服装品牌公司、零售商和贸易商在疫情期间落实负责任采购行为的九条具体建议。

3.创新与新技术应用

疫情之下,创新成为保障生产连续性的基石,也成为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500强企业中共有35家企业为战“疫”行动提供了相关新技术支持。此外,在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疫情期间访谈的企业家中,77.3%的企业家提出了线上化战略,75%的企业家提出要关注产品创新,47.7%的企业提出要推动产业数字化。

(二)保障产品服务可持续

首先,积极履行“保供”责任。在保障医疗防护物资供应方面,“加急生产+跨界转产”,中国500强企业中有76家企业参与了医疗防护物资保供。在保障生活物资供应方面,继湖北多地封城后,浙江、北京等地加强人员出行管控,保障生活物资供应成为部分企业的责任担当。中国500强企业中有35家企业参与了生活物资保供。此外,保障公用服务对稳定社会、助力疫情防控有重大意义。中国500强企业中有30家企业参与了保障供油、供气、供电、供热、通讯等行动。

其次,提供便捷服务。疫情之下,众多企业尤其是面向公众的to C类企业纷纷加速线上化,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居家客服、直播等加速发展。另一方面,银行、保险、电网、电信等企业纷纷开通绿色通道,为抗疫组织和个人提供便捷服务。据统计,中国500强企业中有57家企业推出了线上化便捷服务。

第三,研发健康产品。疫情暴发后,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热词。绿色、健康的产品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截至2020年7月,中国500强企业中已有39家推出或升级了健康产品。其中,汽车、家电、房地产等行业均将产品健康化作为新一轮产品升级的重点。

(三)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

新冠疫情暴发后,一方面,对小微企业、旅游等特殊行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另一方面,疫情带来的长期管控也对企业家信心产生了明显影响。为重新激活经济生态,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纷纷出台金融扶持政策;互联网电商、产业园区运营机构等非金融机构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推出系列帮扶措施。中国500强企业中,有53家企业参与了培育经济生态的工作。

疫情发生后,众多企业秉持公益慈善精神,快速投入到战“疫”行动中来,迅速组织捐款捐物。据统计,中国500强企业中有357家为疫情捐款,有197家为抗击疫情捐赠了药品、口罩、防护服、酒精等医疗防护物资。其中,357家企业为疫情捐款超过128亿元,平均捐款超过3600万元。除捐款捐物外,中国500强企业各供所长援建医院等防疫工程,86家中国500强企业参与了各地“小汤山”建设。

未来建议

通过运用PSR模型对疫情下的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疫情不但改变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也影响了企业社会责任未来发展的趋势。我们对未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建议如下:

1.不忘初心。企业的愿景、价值观可以让人们在困境中找到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及企业存在的意义。在疫情的严重冲击下,企业领导人需要回顾初心,重新思考企业真正的社会责任。

2.以人为本。首先,企业要将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其次,疫情必将对企业的用工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如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企业需要从更长远、更负责任的角度去思考员工的培养与发展问题。第三,以人为本还要求企业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用技术和资源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对弱势群体、欠发达地区人群赋能。

3.产品责任。作为一种资源组织形式,企业最根本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其产品和服务上,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的第一社会责任。疫情之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需要回归本质,聚焦产品责任。只有绿色、健康、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才可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这也是企业未来可持续成长的基石。

4.长期主义。疫情带来的市场压力将企业社会责任的重点转移到可持续发展上。这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但要追求效率、效果,还要为企业创造共享价值,企业社会责任将从一种“朴素的自觉”变为科学的管理艺术。企业需要坚持长期主义,建立社会责任组织体系,制定社会责任发展规划,以及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评价评估。

5.伙伴关系。疫情之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越来越具有复杂性、系统性、高要求,企业需要与社会组织、合作伙伴、同业、政府之间建立伙伴关系,共同应对疫情带来的长期影响。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