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对话:负责任抗疫·可持续经营

  • 圆桌主持人:

吕建中 南方周末CSR研究中心智库专家,中国CSR智库副理事长

  • 对话嘉宾:

周晓江 爱康集团副总裁

戴远程 中国奥园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

方 黎 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卓尔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

尹珏林 南方周末CSR研究中心智库专家,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吕宗恕 南方周末公益版创刊编辑,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主任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众多企业纷纷投入到战疫行动中来,企业可以更好地运用自身能力和专业优势服务社会,将企业履责的外延进一步延伸到价值链和生态圈,成长为中国经济转型时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驱动力。

在疫情中企业如何发挥力量参与抗疫?企业如何在后疫情时代践行可持续经营?如何认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Q1:企业如何最大化发挥民营机构的价值,同时如何与国营的医疗机构形成互补?

周晓江:这样一场疫情,对我们的服务体系乃至全国医疗体系都是一场巨大的考验,爱康集团在第一时间积极响应,从开通专家咨询热线到奔赴战疫一线,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不管在雷神山、方舱还是后续的采样过程当中,与公立医院的兄弟单位并肩作战,让我们看到私营企业和国营部门合力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Q2: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做公益,光靠捐钱行不行?

方黎:做公益光靠钱肯定是不行的,公益要成为一种风尚,需要积极地谋划、持续地坚持。在社会最需要的时候,企业将自己的专业能力转化为执行力,只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就能与社会共赢共生。我们的企业文化里面已经提出“积极、执著、稳健、公信”,公信里面谈到了要做有责任感的企业,要做受人尊重的企业。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公益性的体现。

Q3:在抗疫中如何发挥企业的作用?

戴远程:我们是一个平凡的企业,在不平凡的事件中,努力做了一些工作。我认为疫情分为三个阶段,从自愿捐赠、抗疫防疫到后续的复工复产,我们作为企业,多投资,多纳税,善待员工,与社会公众共克时艰,这就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大的贡献。 

Q4:这次疫情对消费行为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尹珏林:短期来看,表现最明显的是消费量的冲击,特别是对接触式的行业,像交通、餐饮、旅游这些行业影响是非常大的。

其次是消费模式渠道的改变。以前很多企业对于线上业务是一个长期的规划。但由于疫情导致线下消费受阻,倒逼企业在快速短期的时间内迅速迭代,迅速进行渠道和产品服务的创新。

更长期的角度来看,由于疫情的影响,消费者对于健康、环境等多方面逐渐重视,这个过程是一个趋势,但同样需要时间进行演化。

Q5:对于这次全社会参与的抗疫工作,您在商业向善和社会创新方面有什么自己的观察?

吕宗恕:企业在这次抗疫中不仅仅是捐钱捐物,我们也观察到更多的企业是基于自己的优势和供应链能力出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另外一方面,发动团队关系网的力量,可以碰撞出更强的力量。如北大、武大等校友会,校友的背后是一家家企业,他们向社会发出号召一起参与抗疫,基金会、企业以及社会组织在全球采购、物流配送、物资分发的不同环节中发挥各自的优势。这个过程也让我们发现战疫不仅是有钱就行,而是要理性、专业,结合自身的特长、能力以及周边伙伴的能力一起来做事情会更棒。

Q6:经过这次疫情,我们如何重新认识企业社会的关系?

周晓江:企业跟社会的关系变得更紧密,一方面员工们在战疫一线中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对于企业文化更加认同。另一方面企业利用AI开发的CT读片技术,在抗疫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反哺社会。

戴远程:在这场危机中同样蕴含机遇,这场疫情引起了社会对于居住环境、卫生以及人与人相处的重要性的反思,企业要从社会的痛点出发,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所想。

方黎:企业和社会的情感更加深厚、和谐,企业在抗疫中义无反顾,而政府也会在企业日常的运营中给予支持。企业要坚守本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才能与我们的社会共赢、共生。

吕建中:企业和社会相关方不仅仅是企业商业的关系,更多是生态和融合发展。更多良性的关系必然带来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比如说大众更加关注企业的产品,我们的企业也因此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尹珏林:经历风险以后,企业能否迅速恢复,取决于其韧度,一个高韧性的组织需要有坚韧的领导力、战略、资本、关系、文化,包括企业与社会的互惠关系和致善的文化,除了利益之外,企业还要有利他心,这样才能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前进。

吕宗恕:在大的灾难性事件来临时,企业必须要有应对风险或者是常态化的风险管理和及时性应对危机的策略、方法、措施,甚至是组织架构和人员。

吕建中:通过这次圆桌对话,我们也发现企业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事业有着广阔的天地,企业未来能否满足新型的消费者行为,既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性,也是企业参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发挥特长,发挥优势,发挥理性,是企业保证商业向善和科技创新的必备条件。

在面临公共事件时,高度韧性的企业所具备的领导力韧性,帮助企业应对风险和危机,这其中包括企业应当有网络化的非线性的执行力,企业应当有变革的能力,企业应当有抗风险以及危机化解的能力,在企业社会责任话语体系中沟通的能力,企业应当有社会协同和共同创新的能力。

(史小林根据嘉宾现场对话整理)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