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等四部作品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两部描写当下农村的小说,双双获得茅盾文学奖,也让评论界看到了一种信号。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乡村已经不是过去田园般的乡村,它为当代文学提供了新的写作资源

责任编辑:莫希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工作于2008年10月25日结束,昨(27日)晚11点,四部获奖作品公布。贾平凹《秦腔》、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周大新《湖光山色》、麦家《暗算》获本届茅盾文学奖。本届茅盾文学奖评奖的范围为2003—2006年间发表或出版的长篇小说。

茅盾文学奖是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动我国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自 1982年以来,已评选出包括《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白鹿原》、《尘埃落定》等近30部长篇小说。



贾平凹《秦腔》

早在宣布评奖结果前,就有媒体爆料《秦腔》获茅盾文学奖票数第一。56岁的贾平凹对此并不意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既感到意外,也不感到意外。”在前几届茅盾文学奖评选中,贾平凹一直是获奖的热门人选。他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秦腔》是我这么多年写作中比较满意的一部。它当然是一部文学作品,它是我对于一些社会现状的记录,我是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给时代留下些印记。”

”评论家杨扬用“名至实归”形容贾平凹的获奖。“《秦腔》未必是他最好的作品,但是有足够实力问鼎茅盾文学奖。&rdq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