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检筛查抑郁症, 个人隐私如何保护?

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筛查就像早孕试纸一样。如果只是轻微的抑郁情绪,疏导即可;如果抑郁情绪较重,校方一般会推荐学生就医,真正确诊必须通过正规医院的医生进行。

心理健康筛查本身没有问题,关键在于筛查出问题后如何应对。“对心理咨询内容进行保密是一项重要原则。咨询的内容如果不涉及极端问题,未经许可不应告诉他人,老师和同学也不应获悉他人的筛查结果。”

大学生抑郁症患病率无官方数据,但患病比例逐年走高是业内共识。

(本文首发于2020年9月17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马肃平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张梵柚的毕业作品《化装》。两盒抗抑郁药摆在桌上,她自己却不敢面对现实,戳破了镜子,又把刀尖对准了自己。 (采访对象供图/图)

一个被诊断为抑郁症的大学生在校园里会遭遇什么?

在经历被劝休学,送至精神病院住院治疗,被工作单位“爽约”等一连串打击后,今夏刚从国内某大学艺术学院毕业的张梵柚感到忧心,“高校筛查抑郁症是好事,但我更关心筛查出问题后会怎样对待学生。”

2020年9月11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群、高压职业人群列为抑郁症防治重点人群,要求各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该《方案》一经发布随即登上微博热搜,引来不少大学生“在线吐槽”——对异常学生的“重点关注”是不是劝退?学生个人隐私如何保护?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估计,全球有3.5亿人罹患抑郁症,从2005年至2015年增加了18%以上。目前没有权威数据显示中国学生群体的抑郁症发病率,但世界卫生组织前驻华代表施贺德曾在2017年世界卫生日的一场活动中表示,有四分之一的中国大学生承认有过抑郁症状。

“每天‘戴着面具’生活,我在笑,又在哭,心脏急促颤动,又没有跳动。”张梵柚在介绍自己的毕业作品《化装》时说。画作中,两盒抗抑郁症药物——盐酸米安色林片摆在桌上,她自己却不敢面对现实,戳破了镜子,又把刀尖对准了自己。

“隐秘”的抑郁筛查

对大学生进行抑郁症筛查,其实并非《方案》首创。在过去的十余年间,几乎所有刚入校的大学新生,都会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接受一次包括抑郁症筛查在内的心理健康普查。

“假设大学新生要交80元体检费,实际可能有20元是用作心理健康普查的费用。”武汉理工大学心理健康与职业发展研究所所长雷五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心理“体检”往往安排在完成军训后的1-2个月内,学习生活状态相对稳定后进行。

学生凭个人账号密码登录系统后,须完成一份有几十至数百道选择题的问卷,这些询问睡眠状况、食欲甚至心情的简单问题,就是评估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等性格及心理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周凡妮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