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生育率危机之下,如何调和物质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之间的矛盾

母亲主导“生”,父亲主导“活”,让孩子“生活”下去;父母的爱是生物学本能,是亲缘利他主义,婚姻让孩子享受父母双重的爱,财富(物质、精神、价值)有序地从父母传递给子女,实现代际之间的“新陈代谢”;在适婚年龄阶段结婚、生育,符合生物学时序。

责任编辑:陈斌

10月4日,孩子们在乐园玩耍。 (新华社记者 周华/图)

人口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是人类社会的两大支柱。在远古时代,实行群婚制,“知母不知父”,男性缺乏养孩子的动力。在新石器和金石时代,产生了私有制和家庭,人口增加,形成了人口的规模和密度优势,产生了人类文明。

为什么家庭有利于人口发展?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物理世界,高温向低温转移,最终达到热平衡,这个从有序到无序的过程叫熵增,最后是热寂。而生命系统却是例外,通过新陈代谢,从外界汲取负熵以抵消熵增,因此是个从无序到有序的熵减过程。而家庭制让生育具有了“有序性”:从乱婚、群婚、对偶婚,再到一夫一妻制,婚姻从无序到有序;男女分工细致有序、优势互补,男性获得了“人口产权”,妻子分享丈夫的“物质产权”,劳动积极性提高,“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母亲主导“生”,父亲主导“活”,让孩子“生活”下去;父母的爱是生物学本能,是亲缘利他主义,婚姻让孩子享受父母双重的爱,财富(物质、精神、价值)有序地从父母传递给子女,实现代际之间的“新陈代谢”;在适婚年龄阶段结婚、生育,符合生物学时序。

儒家价值观与生育

各文明的家庭价值大同,也小异。从各对生命的终极意义来看,儒家父母的利他主义最强,佛教最弱,基督教居中。

在战国时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儒家并非显学。但历史却选择了儒学作为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因为儒家最能滋养人口。儒家认为孩子是生命的延续,因此,更全心全力地抚育孩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