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深圳小山村里的中国大历史

俯瞰山脚,黄麻布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百年风貌一览无余。眺望西南,凤凰山的那边就是伶仃洋,伶仃洋的那边就是崖山。那一刻,我想起的诗句不是《过零丁洋》,而是:“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责任编辑:杨嘉敏

说来惭愧,十三年前我就知道黄麻布是陈晓旭(87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的香消玉殒之地,心存念念,却一直无缘造访。2020年十一假期里,应深圳作家赖辉的热情邀请,我终于得识黄麻布的“庐山真面目”。

从赖辉的住处料坑新村出发,我们沿着洲石路向西步行。还未走多远,赖辉便指着路尽头,一抹青山下,一大片高高低低的房子说,那就是黄麻布。

从将军庙远眺凤凰山 (庞勉/图)

迁海迁来客家村

约摸三十分钟后,我们站在刻着村名的大石碑前才发现,这里并非洲石路的尽头,而是洲石路向南拐弯之处。黄麻布就坐落在一块群山环护的盆地里。盆地虽小,山水俱全,仅隔着一道算不上高大的凤凰山与珠江口外的伶仃洋声息相通。

和许多深圳乡村一样,自1979年以后,黄麻布也渐渐分为旧村和新村。但四十一年过去了,这块11平方公里的土地早已模样大变。对我这个初来乍到的人来说,根本不能一眼看出哪里是旧村哪里是新村。在一间士多店买水时,漂亮的老板娘告诉我:黄麻布路的东边大致是旧村;西边的新村,以工业区和出租屋为主,墙壁爬满白色的瓷砖。

黄麻布原名黄麻埔。据《现代汉浯词典》解释,埔是广东、福建、台湾一带的方言地名用字,音同布,意指河边的沙洲。赫赫有名的广州黄埔,原先也读布,后来办军校,校长蒋介石带头读成普,也就以讹传讹了。赖辉还记得十几年前,他在黄麻布踏过一座小桥,桥下流淌着淙淙的担水河。如今小桥遍寻不着,担水河已被筑坝截流,化身一面波光潋滟的水库。

清朝初年是黄麻布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在此之前,黄麻布是广府的俞氏家族聚居地。顺治十八年(1661)八月,清廷为封锁郑成功,切断大陆台湾之间的往来,下旨在今天的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实施迁海。其中广东最为血腥暴虐,沿海50里所有房屋建筑悉数焚毁铲平,居民三日内迁走,违者处死。康熙三年(1664),广东再次迁海30里。两度迁海,几乎清空整个新安(今深圳大部和香港),除屯驻兵勇的大鹏所城(位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汪亚纯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