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食:升腾人间烟火气

早餐中国又回来了

每天早上唤醒你的是什么?

在无数美食达人的心中,答案一定是: 好吃的早餐!

2020年初,我们经历了一些夜色长过白昼的日子。隔离在家,只能通过美食纪录片的镜头走遍大江南北,抚慰失意的心灵。《早餐中国》里的那一句“只需早起,你就能找到故乡”,是很多人遇见一天美好的原动力。 

如今,解封的城市,喧闹的街头,小隐于野的各路饭馆恢复了往日的活力,人头攒动,热气升腾,继续回馈着老饕们的胃。 

太阳照常升起。《早餐中国》第三季也终于在万众期待中在腾讯视频纪录片回归,继续将滋味更足、更丰富的烟火气送上,把大家拢得更暖、更温馨。

一日三餐,这世界灯火依旧温暖。

有滋有味,才是家乡

美食纪录片导演陈晓卿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最好的美食,永远只能去当地吃”。 食物自带坐标属性,以城市为界,一方水土才能滋养出无法复刻的美食。这或许也是为什么看美食纪录片能增广见闻的原因吧。而《早餐中国》的拍摄,除了奔赴中国百城取景取材外,它更强调食物的“平民性”,这些精挑细选的店都是当地人交口称赞的“老字号”,或许就是你家门口从小吃到大的那家。 

平时工作繁忙的小楠每次回家都会放弃睡懒觉的机会,就为了多一些陪父母的时间。全家早起去巷子口的摊主那边喝一份热腾腾的猪汤,价格未变,味道不改,父母似乎也都不曾老去。这个秋日的街头,一碗从小喝到大的家乡荫城猪汤,扎实满满的汤料,再来上一份现烤的酥 饼, “干湿搭配”的标准套餐让整个人都得到了温暖的滋养。

“再来一碗!”贪嘴的话还可以免费续汤,摆摊十几年,老板李春生对待食客从不吝啬,即使“不挣钱”也要将这一方食堂继续下去。

在无法归家的日子里,食物是我们与家之间的纽带。在北方求学的南方姑娘舒羽收到了父母加急送来的快递——平日张牙舞爪的大闸蟹被束缚了“拳脚”,整齐地码在盒子里,生命却仍鲜活。从青壳白肚到黄毛金爪,只需片刻的蒸制。配角的蘸料是浸润着擦好姜丝的家乡独有米醋,再点一撮白糖。蟹膏流油,蟹肉鲜甜,没有比品蟹更治愈的瞬间了。疫情封校,无法与家人团聚,但这小小又沉沉的一枚蟹足以一解她的乡愁了。

纵贯南北,家乡的风土气息早已融入一蔬一饭之中。而与食物关联的欢聚场景,让每个漂泊的人无论身在何处都有了根。食物跟随人的脚步,从一个地方到达另外一个地方,最终又安顿下来,构筑出一个新的家。在家和远方的奔赴中,有新鲜的滋味等着我们涉猎,而那个熟悉的口味,让人牵挂。

加餐吧,闪光日常

现代社会,节奏与压力齐飞,但仍有不少人保留了对吃的敬畏感与仪式感,这不仅仅体现在“手机先吃”的拍照文化中。对食物的尊重从上古开始,从简单的果腹,演化成一种对生活日常的犒赏。餐食的时间和选择是每个人每一天最真实即兴的发挥,充盈着生命本身朴素而旺盛的情感,无论早餐或宵夜、家常或盛宴,皆是一日之食。 

《宵夜江湖》里的代驾琪姐,曾让很多观众为之心疼。很多人不理解女性做代驾,在酒精的驱使下,难免恶语相向。深夜行走江湖,他们都是城市中微不足道的普通人,夜幕是他们心酸的保护色。或许是豪爽大气的北方人性格,琪姐并没有把委屈放在心上。和同是代驾的爱人每天收工时在鸡架店里点份宵夜,即使眼神涣散疲惫,身体似乎还在路上,但只要相视一笑,一切都似乎没有那么糟糕。宵夜,在时光里长情。

食物总是能轻而易举地化解和抚慰我们的焦虑,还有什么比和朋友一起吃重庆火锅更解压的事呢? “大汗淋漓地流一场汗,把所有的烦恼全部都带走”,在《沸腾吧火锅》里吃着九宫格辣锅的上班族们是这样形容涮锅的感受的。椒香的牛油底料,与新鲜食材产生强烈的碰撞,在上升的热度中产生化学反应,再配上蘸料抑或是干碟,火锅从不是“孤独”的美食,在复合的滋味组合中卸下一天的疲惫,倍感轻松。

正餐可能会晚点,但从来不缺席。外卖员,城市的投喂者。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忙碌的身影,是在为每一餐而奔波。 “雨天单子非常多,忙不过来,真的又累又饿。”年纪渐长的老袁从不否认这份工作的辛苦:“但想着有人饿着肚子在等我,还是挺有使命感的。”也许一日三餐的地点变了,时间变了,形式也会变化,但食物对人充盈的意义不变。

如果说早餐是一个城市的良心,那么宵夜就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腾讯视频美食纪录片《早餐中国》和《宵夜江湖》像是彼此的互补与交替,它们在捕捉清晨和深夜都市里隐匿的生活细节,用活色生香的美食带出有秩序、有活力的生存之道,去理解忙碌一天的人所构筑的“心灵收容所”。

一碗人间烟火

一日十二时辰,由食串起。“一日之食”是日复一日的时间维度下,普通人的餐饭味道,是 “吃好一餐,美好一天”的美好夙愿。而这个由腾讯视频美食纪录片发布的新IP,将《早餐中国》《开动吧!海鲜》《沸腾吧火锅》《向着宵夜的方向》四部纪录片囊括其中,覆盖了多元场景下的美食日常,刻画出不同地域、年龄、职业、面貌的美食人物肖像。 

而在这系列美食纪录片的镜头下,这群醉心于“搞事业”的平民摊主们又是如此相似——他们起早贪黑,为生活的小目标而坚持努力,充满了生命的韧性。在曲折安静的街道里,那间独亮着热气腾腾的小店里,就是一份心安。

 50岁下岗开始摆摊做烧烤,71岁还每晚活跃在自家店里的沈阳西塔老太太李莲花,吸引不少食客慕名来到她的夜宵江湖,只为一睹她精神矍铄的风采。

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甚至没在镜头前露面的武汉“婆婆”,即使傲娇地拒绝出镜,《宵夜江湖》里也完整保留了她的故事,不固定的出摊时间,流动的摊位,却让食客们心甘情愿地等待。即使口味评价两极分化,但在那些因疫情无法出摊的日子里,不少人会去网上“婆婆烧烤”的条目下留言,絮叨一些生活的琐碎。重新开业后,热心食客还会帮助婆婆抬炉子、分肉、算账,简直是一幕奇观。什么是烟火气?或许就是路边听着大货车的轰隆隆声,夹杂着烧烤行酒令的欢笑怒骂,在烟熏火缭中的灵魂碰撞。

用短视频化的微纪录片形态来呈现这些美食,也是“一日之食”在诸多美食纪录片中形成独特品牌记忆的一种形式。十五分钟的《沸腾吧火锅》,不到十分钟的《早餐中国》,以及未来《向着宵夜的方向》也将以短视频的方式与观众见面。这种表达方式既符合当下年轻人的观看习惯,又暗合普通人的生活——短小精悍,平铺直叙,有时并没有特别的起承转合,却总有一些回味悠长和丰富延绵的内劲。行云流水,反而让人欲罢不能。

镜头下,是一份人间真实,有为儿子征婚的道口牛肉店老板,在福寿早堂面开心过耄耋之年生日的老人们,还有相互斗嘴又共同扶持的黄赛英锅边店的两代婆媳。他们同样早起会困,会对生活单调稍有微词,养家糊口也是他们的生活重担。但只要看到食客脸上满意的笑容,接过渗着汗水的钱,就是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最淳朴的快乐。每个早餐店老板都有自己独属的单曲循环时间,这就是对个体生命体验的微观叙事,是每一份热气腾腾的美食背后鲜活的人情滋味。

美食承载了你我的酸甜苦辣,而穿过悲喜和艰辛,每一个普通人都能从中提炼出一份人生的豁达与勇敢。一店一摊,一街一区,一镇一城,闹市吃情里,留下了那些值得纪念的人生相逢所带给个体生命的感动。

城市生活节奏越快,人们越眷恋那股人间的“烟火气”,它是平凡生活的不可或缺的养分,小小暖意,滋养人心。愿每一份“人间值得”的信念,都能成为食物给予我们的生命能量。而活出烟火气,是平凡的普通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总能虔诚地对待每一份食物和每一种滋味,从回甘中保有对生活未曾改变的热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