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公司化时代的郑州出租车

新的证照手续,上面印有司机们梦寐以求的“个体”二字,却暂时拿不到手。“好比法院判俺俩人离婚了,离婚证还没拿到,他非要让你嫁另一个,不嫁就不给你离婚证。”

责任编辑:曹筠武 实习生 王霞

停运、调解、脱离公司干个体,在一年前的郑州已经上演,如今,“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

“公司化”还是“个体化”,这个正在挑战中国出租车行业的问题,已在一年前率先上演于河南郑州。

2007年7月30日,郑州出现了规模空前的出租车自发停运事件。其间,郑州两大出租车公司金河公司法定代表人携款逃逸受到网上通缉,银河公司管理层在欠款争议中致一名司机死亡而涉嫌刑事案件。两公司的司机相继走上了联合诉讼之路,并分别于2007年至2008年间通过法院依法判决,与原公司解除合同,“单飞”成功。

此前,2005年,因为运营出现严重问题,另一家出租车公司“大众”公司三百余部出租车通过法院调解解除与公司的挂靠合同,拿到了印有“个体”字样的运营证照,后经协议接受客运管理处托管。

2008年,在重庆、三亚等地出租车司机罢工的声浪中,郑州显得平静。然而,相继单飞的郑州司机们,正在陷入新的焦灼和拉锯。部分司机坚决要求“单飞”,公司经营者同样怨声载道,行政主管部门积极设法,却如履薄冰。

在甩掉了“公司化”之后的郑州,司机自购车辆、挂靠公司的出租车运营模式,又面临新的问题。

难以拿到的个体经营证

“好比法院判俺俩人离婚了,离婚证还没拿到,他非要让你嫁另一个,不嫁就不给你离婚证。”

去年的“7·30停运”成为郑州出租车行业历史上的一个关键点。此后,各公司被要求清退不合理的押金,协助司机办理过户,原来的“租赁合同”或“承包合同”也都变更为“挂靠合同”。

当时出台的“59号文件”,在保护实际出资人运营权属的同时,也申明了一个主管部门的原则:“出租汽车应挂靠原公司经营。”

然而在现实中,这一模式正在日益受到挑战。

“我们首要的职责,是保证行业稳定发展。”郑州市客运管理处一位副主任说,“如果不依靠公司来管理,管理处这几十号人对全市2万多出租车司机,怎么管理?”

2007年6月,原“大众”司机赵建国向客运管理处递交了《给出租车行业领导的一封信》,表达了他对于行业管理的思考和建议,信末他建议:“管理开发一个软件,一张卡,就知道你是否缴税费、养路费、审车、违章、工商费等。如果你不缴费,卡就显示,车就开不走了,计价器不走了,一卡管到底……”

“让运管处成立一个服务机构、一个办事窗口就行,集中办理个体出租车的事……”

司机的愿望,与客运管理处在现实中的两难处境形成对照——继续要求司机们挂靠公司,显然受到相当一部分司机的抵触;让这一批司机实现“单飞”,“司机挂靠公司”的运营模式将受到更大的冲击,如果更多司机要求“单飞”,甚至引发更多诉讼,来自现有49家出租车公司的压力,也不容小觑。

管理处主任武保利说,在运营模式上,国内目前没有统一的法律或规章,都是地方管理,“建设部每次来调研时,我们都反映这一点”。

事实上,就连出租车行业的行政主管单位,在全国各地也不尽一致。“有的地方归城建,有的地方归交通。”出租车行业多年来难以统一管理,而此种格局短时间内又难于改变。

2007年开始,郑州市公交公司开始收编出租车,郑州市出租车行业出现“公营”趋势。通过诉讼与原公司解约的海联公司大部分出租车,都与公交公司签订了新约。

至今,据公交公司经理张新安说,该公司已经与五百余部出租车立约。但让他难以理解的是:一些司机坚决不愿意加入公交公司。“我们公交有自己的加气站,司机可以享受内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