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阳刚之气, 源自殷周封建军事贵族文化

刚毅之外,孔子认为“仁者必有勇”(《论语·宪问》),就是说儒家最高理想的人格“仁”,一定是包含了阳刚的勇敢

(本文首发于2021年3月4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陈斌

刚毅的“刚”,正是阳刚的“刚”,此种“刚”宝贵而稀有。 (视觉中国/图)

“阳刚之气”近来在网上成为一个话题,一些人想象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是比较阴柔的,儒生或“酸腐”或“白面书生”或“手无缚鸡之力”。对此,笔者在《早期儒家有“武德”,并非文弱书生》一文,指出儒学是继承了殷周以来封建军事贵族传统的技艺,其技艺中包含了大量的军事贵族内容,孔门师徒战斗力很强。

当然,关于“儒”的最初含义,民国以来学者误读很多,如胡适认为儒是靠搞丧礼混饭的殷商遗民,徐中舒认为儒是古文字的“需”,是洗浴从事巫术活动的人,有的现代学者甚至认为儒讲究温柔敦厚是源自上古“阉人祭司王”的人格。这些印象,可能和晚清以来外患频繁,很多人把积弱归因于儒学有关。实际上,儒学既然源自殷周封建军事贵族文化,自然会天然带有强烈的军事贵族阳刚属性。孔子本人,就颇具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周凡妮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