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火种 | 程焕文:“阅读是一种门槛最低的高贵”

2021年,南方周末着力打造“阅读新火种”公益行动,旨在整合多方优质资源,推出面向青少年、教师群体的多元化阅读推广举措,激发更多教育工作者与年轻学子对阅读的信念,让阅读流行起来。4月21日,“阅读新火种”启动仪式暨阅读教育研讨会举办,程焕文(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管理委员会执行委员)进行了以《让阅读成为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为题的演讲。

程焕文在南方周末“阅读新火种”启动仪式暨阅读教育研讨会

阅读为什么成为一个特长爱好?

我是个高校的教师,因此我从高校教师角度来谈一谈我对阅读的感受。

我记得在十几年前,高校刚刚开始实行自主招生考试的时候,我们有很多的机会接触高中生。

自主招生要选学生,在面试中第一次听到有学生说:我的特长爱好是阅读。

我觉得这件事情让人感觉到非常不能理解。一个学生,读书是你的本职,怎么会成为你的特长爱好?等到研究生入学面试的时候,我说:你们的特长爱好是什么?除了成绩考得很好、分数很高外,也是说阅读。这就弄得我不仅感到非常惊讶,也的确感到非常困惑。

所以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现在的高中生、大学生,他们都说自己的特长爱好是阅读?既然阅读能够成为中学生、大学生津津乐道的特长爱好,说明什么?说明在中学、在大学,阅读不是一个普遍的事情。如果所有人都喜欢阅读,所有人都阅读,那这就不是特长。

我说哪个地方一定是出了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我一直在想这个事儿。想了很多年,也没有找到一个答案。 

从幼儿启蒙到大学学习,阅读的改变在哪里发生?

一般来说,一个人阅读习惯的形成,基本上是在10岁前。在10岁前会形成阅读习惯,而且是伴随终身的。

因此我们看到,绝大多数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幼儿教育。从懵懂开始,教他们识字,教他们背唐诗宋词、五经四书、三字经、弟子规等,背得滚瓜烂熟;在小学入学之前识字几百、上千、几千的也不少见。

从整个阅读的培养和阅读发展的角度来看,整个中国的阅读推广在青少年的阅读推广方面,特别小学10岁左右做得相当不错。这些年来在全国,绘本的销售量是最好的。

在广州图书馆少儿部的绘本有多少?每个周末,整个少儿部几千平方米的地方人满为患,家长儿童全部坐在地上看书。这些年来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方面,绘本阅读的推广是潮流。青少年儿童阅读绘本,参与绘本的制作、创作也成为了潮流。

可是一进入初中以后,一切就开始发生变化了,大家的阅读兴趣立刻开始淡然。我们至少可以看到初中生到图书馆和小学生到图书馆已经不一样,初中生到图书馆不再像小学生到图书馆一样去看绘本,他们更多是去自习。

我们图书馆提供非常好的空间资源、学习环境,高中生、大学生去图书馆都是自习而不是去看书,这是利用图书馆的一个方式。但我们从阅读的角度来讲,图书馆那么丰富的藏书,可大家不是去看书,他只是用里面的环境、设备而已。

对这个现象我们也一直在分析,最近几年我们发现的一些统计数据让我们真是很难理解——这是你想象不到的。

我说个保守数据:至少三成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几乎没有去图书馆借过书。大家很快就会说:现在是信息时代、数字时代、智慧时代,还有谁去图书馆借纸本书?现在不读纸本,我们是数字阅读时代了。

那么我在这里也告诉大家,我们可以把所有高校图书馆的后台数据拿出来,看一看学生究竟有没有读我们的电子书,有没有查电子刊。你看了之后会吃惊,除了到了大学四年级要做毕业论文,要查电子资料外,大学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在大学四年大学生是基本上不用的。所以一个大学有一百、两百万的电子书,也是没有人看的。

我要说的是: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一定是我们的教育或者其他方面出了一点什么问题。我不敢在这里妄加判断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但至少我们从中学到大学,我们在“教育”中间,一定对产生这个现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从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本科、本科升研究生,我们一直在考试、考试、考试。我们一直想改变这个现状,但没有办法改变。 

阅读不应仅限于功利,更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我想这个“考试、考试、考试”,的确对中国的教育影响是非常之大,对我们全民阅读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大的。

我们如果真正要去追溯其根源,你可以一直追到隋代科举考试开始。我们自己可以看看中国的历史,在隋代以前我们有多少、我们是否有什么像样的读书故事?我们所有动人的读书故事都是在隋代以后——因为有了科举考试,我们看到的所有故事都是围绕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我们都是围绕着这些,我们围绕着的都是考试,终极目的都是为了考试。

因此当阅读一切都是为了考试的时候,这个阅读是没有快乐、没有自由、没有选择的。

我们说阅读是有功利的。

不可能说读书没有任何功利,我们可以有很远大的功利: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我们也可以为了考出一个好成绩去读书,我也可以为了升职称而去读书,我们为了这个为了那个去读书。

我们不能说读书没有功利,这不可能,读书一定有功利。但阅读这个东西不能仅仅局限于功利,或者说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功利的追求,更不能够把阅读成为一个应试的工具。如果阅读成为应试的工具,实际上我们把整个阅读都扭曲了。那它应该成为什么呢?阅读应该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是我们对阅读最正确的态度。

这种生活方式也不是我们今天专门要去特别倡导的,在中国古代“耕读传家”,这就是一种纯粹的没有功利追求的传统。我一边耕作,还要一边读书,来完善、丰富道德各方面东西,没有说一定我在耕作、生活的时候,阅读要考个什么功名。这是我们很好的传统,我们要去传承、发扬。

今天我们构建书香社会、建立学习型社会,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新生活方式,一种好的生活方式,让阅读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这个新时代,我们如何去播撒中学生的阅读火种,让阅读的星火燎原起来,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任务。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才能去培养学生探索真理的求知精神、创新能力,特别是独立思考的判断能力。

没有一个广泛的阅读,就没有一种独立思考,也就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我们如何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特别是中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健康的心智,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自己有非常特殊的身份,我是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副理事长,而且主管全国图书馆的阅读推广,肩负着宣传阅读推广的使命和职责。

因此我想做几点呼吁:

——各地中小学高度重视阅读教育,切实把阅读列入教学的重要环节,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从而全面培养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正确的阅读观念;

——各地各级公共图书馆积极开展与中小学的全面合作,将阅读推广服务拓展到中小学,嵌入到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各社会利益相关组织团体,特别是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全民阅读,全力推动全民阅读,使全民阅读深入人心,共同构建一个美好的终生学习的书香社会。

阅读是一种信念,一种信仰,更是一种门槛最低的高贵,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让全民阅读成为新时代民众生活的新时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 

--------

2021年,南方周末报社着力打造“阅读新火种”公益行动,旨在立足机构媒体的优势,整合多方优质资源,推出面向青少年、教师群体的多元化阅读推广举措,让阅读流行起来。

4月起,南方周末报社将向全国2万名中学语文教师赠阅为期一年的《南方周末》报纸,以及计划举办进中学校园、开展公益教师训练营等线下活动。欢迎进入“语你共进”专区了解更多:http://www.infzm.com/content/203395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