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钧:从中国民居走向世界建筑

《中国建筑图解词典》、《中国园林图解词典》和《西方建筑图解词典》2006年出版后,至今已加印七十多次,王其钧的名字也因此被许多建筑及园林专业的大学生所熟知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2021年第6期)

责任编辑:雨僧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梁辰/图)

去重庆旅游的人大概很难避开临江门,它位于市中心,毗邻解放碑商圈,第一条轻轨线在此穿过,最早的高楼、商场也在这一片出没。如今你看着彩灯倒映的江面,已很难想象改造前的港湾模样——三面环山,走下宽阔的台阶,便能到达嘉陵江边。一眼望去,不断走动的搬运工将船上的货物卸下,用竹竿扛着送至城中。两侧重重叠叠都是依山而筑的捆绑房、吊脚楼,每个山弯里都布满了传统民居。一排排屋顶像画卷里不经意的着墨,彼时不论是日本的学者,还是德国的学者,看到这番场景都会兴奋得跳跃起来,如同看一部全景电影一样被传统民居之美感染。

上世纪90年代初,临江门被拆除,当时王其钧(现中央美院教授)在北京,不知此事。1997年他从加拿大回重庆,特地带朋友去看临江门,想让别人吃一惊,结果人是物非,自己吃了一惊。他与临江门结缘,是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读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那时中国经济正飞跃发展,同学们都跟随导师到深圳、北海、三亚、海口等南方城市去做建筑设计,唯独他,留在了学校,给从加州理工大学奥斯堡分校来的建筑学外教做向导,课余陪同教授到重庆城里转悠。

白格勒(JamesRBagnall)教授在学校讲授《建筑的模式语言》,对事物抱持鲜明的态度。当时建筑圈纷纷推崇以迈克尔·格雷夫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大师,但他却对钢筋水泥、玻璃幕墙不屑一顾,反倒对临江门、磁器口古镇等民间建筑赞不绝口,甚至认为临江门民居是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最好的成片民居。因此他诚挚地鼓励尚未毕业的王其钧去研究中国传统民居,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投身于现代建筑设计。

王其钧工作室一角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梁辰/图)

听从建议后,王其钧考察了临江门以及重庆以外的许多民居,留下了大量白描图,再加上他读研之前,在徐州国画院工作的十年间,出于连环画创作的背景取材需求,前往西藏、新疆、云南、东北等地进行了多次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