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家书:边疆小城忆米干

在“吃”这件事情上,云南人真真切切地存在着一条自下而上的鄙视链,也真真切切地有着自己的味道版图。口味犹如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沟壑,把云南分割得十分支离。

正因为如此,云南人的乡愁特别具体,特别精确。普洱人不会怀念大理乳扇的滋味,昆明人也不会想啃澜沧的酸多依;至于澜沧人,大概会觉得蒙自的过桥米线还是缺了点意思,不如自家的牛肉米线、豆浆米干。

责任编辑:杨嘉敏

“边三县”的食物鄙视链

云南以山地高原地形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崎岖起伏,气候呈现多样化分布。这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动植物,一年四季源源不断地为当地人提供着丰富多样的食材,原本足以发展出一套完整菜系,但由于云南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每个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和习惯,加上自古交通不便,区域内文化信息的交流与传递不畅,所以一直以来没有形成如鲁菜、粤菜、川菜那般统一的滇菜,烹调手段也相对粗放,没有太多讲究。但云南人依然认为自己“嘴刁”,这种刁不是对于食物处理技术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挑剔,而是对食材本身的滋味有着很高的要求,也就是云南人大白话所说的:菜有菜味,肉有肉味。

云南普洱,这座以普洱茶闻名与世的城市,其实除了普洱茶,它也是一座美丽安逸的小城。图为一家出售当地特色小吃的餐饮店,花生汤米干,豆浆米干,卷粉,米粉。 (视觉中国/图)

就如同云南多种多样的地形和气候一样,云南的滋味也多种多样,酸、辣、咸、鲜、苦皆有,形成了以地理小区域为单元的味道特征,彼此间虽有相通,亦各具特色。我生长于云南西南部靠近边境的一个小城——澜沧县城勐朗坝,隶属于普洱市,是普洱茶的故乡。普洱片区大体以咸、酸、辣为主味,但各县之间又有所差异,同为“边三县”,孟连是傣族聚居地,口味偏酸辣;西盟多佤族,嗜辣,饮食做法简单,食材多取自天然;而澜沧则以拉祜族为主,偏咸辣。总之,同样是辣,有些许微妙区别,在作料的使用习惯上也不尽相同。

各县人互相之间倒是颇为欣赏彼此的美味,但私心里还是觉得本县的东西最好吃,然后大家再一同鄙视普洱城的食物——比如米干:汤又凉,浇头又炒得不好,摆的作料虽然多但统统不对味——最后普洱城的人民再汇合进来,共同鄙视省城昆明的东西:盐巴不够,辣椒不够,滋味寡淡。

如果要说一样小城人挚爱的食物,我个人认为,非米干莫数。不接受任何反驳。

米干是大米磨成粉浆后再经蒸熟而成,与广东的河粉有点类似,然而河粉讲究的是滑爽弹牙,筷子在粉碗搅动的时候有打筷的感觉,且久煮不烂;米干则追求松软柔韧,吃的时候只能用开水略烫一烫,倘若下锅超过三分钟,就会寸寸断开,最后成一锅米干糊,严重影响口感。

米干是小城人百吃不腻的食物,早餐有它,宵夜有它,下午闲得无聊想要吃点啥哄哄嘴巴也会想到它。每个小城人的一生不知道吃下过多少碗米干,米干是小城人思乡的最具体体现,远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