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悠翔:阅读一本书,也是采访一本书

2021年5月18-20日,南方周末“阅读新火种”校园公益讲座后进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州天河中学与广州市铁一中学;间,《南方周末》文化副刊部资深编辑刘悠翔进行了以《阅读是对书的采访》为题的分享

我的工作是做文化新闻,要把这个工作做好需要读很多的书,也要采访很多的人。因此久而久之,“采访”和“阅读”这两件事情它们慢慢地融合在了一起。

我觉得阅读是对书的采访,采访是对人的阅读。今天这个讲座是阅读主题的讲座,所以就来讲讲它的前半句——阅读是对书的采访。

什么是采访式阅读

“采访式阅读”是我杜撰的一个概念,我还杜撰了个跟它相应的概念叫“闲聊式阅读”。

“闲聊”和“采访”的区别是什么?“闲聊”是一种漫无目的的聊天,这是大家天生就会的。“采访”是有准备的、有主题的聊天,这是需要不断去训练的。

放到阅读上来讲,“闲聊式阅读”是所谓的无事乱翻书,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探索。“采访式阅读”是针对某一个特定的主题,带着目的去阅读。

按照我的理解,我们北宋的大文豪苏轼,他可以说是“采访式阅读”的鼻祖。苏轼生活的年代还没有“采访”这个概念,但他有个著名的提法,他用一个军事的概念去类比,叫“八面受敌”读书法。

这个“八面受敌”读书法是什么意思?简单地“翻译”一下是:

他年轻的时候,读书往往是一本书要读好几遍。他认为书就像大海一样,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如果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目的,往往就容易失焦。所以每读一遍,他会给自己设定一个特定的主题。

比如当时文人常要读一些史书,其中一遍,他就读这个朝代治乱兴衰的规律是什么;另外一遍,他会去读这里面帝王将相的生平事迹。这样几遍读下来,这本书才算是真正读透,再有人要拿这本书来考他,就考不倒了。

所以这个“八面受敌”是什么意思?即是他变成了一个“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对这本书站在绝对制高点的常胜将军了。这叫“八面受敌”读书法。

再说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作家,我们的鲁迅先生。2019年的时候我做了一篇采访,名义上是“采访”鲁迅先生,实际上是对《鲁迅全集》的采访式阅读。

《鲁迅全集》总共一千多万字,其内容是包罗万象的,我选取的可能是一些当下大家感兴趣、关注的主题。比如鲁迅先生成为了一个网红式的人物,青年把他封为“人生导师”,他在(采访)里面谈到“佛系青年”“吃瓜群众”,还有关注女性主义的各种话题。

我选定了这些主题,再去读《鲁迅全集》,就仿佛穿越了时空跟他做一对一的对话——在他的书里面都能够找到很精彩的回答。

2019年做这个选题的时候,是因为鲁迅又成为了一个网红。

当时北京有个鲁迅博物馆开通了(官网的)检索系统,这个检索系统一上线就崩溃了,就像现在很多热门事件会导致微博的服务器宕机一样。因此可见他是个顶级流量的作家。

当时涉及一个问题是:如何看待你被推为“青年导师”?

在《鲁迅全集》的《华盖集》里面他是这么说的,我来念两段原文(200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要前进的青年们大抵想寻求一个导师然而我敢说他们将永远寻不到寻不到倒是运气自知的谢不敏,自许的果真识路么?凡自以为识路者,总过了而立之年,灰色可掬了,老态可掬了,圆稳而已,自己却误以为识路假如真识路,自己就早进向他的目标,何至于还在做导师。说佛法的和尚卖仙药的道士,将来都与白骨是“一丘之貉”,人们现在却向他听生西的大法求上升的真传,岂不可笑!

但是我并非敢将这些人一切抹杀和他们随便谈谈,是可以的。说话的也不过能说话,弄笔的也不过能弄笔别人如果希望他打拳,则是自己错。他如果能打拳,早已打拳了,但那时别人大概又要希望他翻筋斗。

大家可以看到,首先作为一个在1920年代已经成为当时所谓网红青年导师的人,他有非常清醒的认识。而且他给出一个界定,是说某一个领域的专家并不是所谓的包治百病或者什么都懂。

这段文字放在现在,也有它很强的当下意义。

如何“采访式”地阅读

“采访式阅读”,应该选择一些什么书?

还是拿采访来作比较。做采访很重要的是要选取那些新闻的核心当事人,选择书我们也要选择原典,所谓的原典就是原著,而且它们通常是一些经典。

那我们怎么读这些书?很重要的是做笔记,这方面的榜样是我们读书界的“大魔王”钱锺书先生。

大家知道钱锺书先生是一个行走的图书馆。曾经有朋友回忆,有人找钱锺书先生推荐某个领域的书目,让他开三本书(的书单),但他一口气开了几十本,而且每一本他都能写出在这个主题下这书的特色。

但钱锺书先生家却没有太多的藏书,因为他要读的书放在家里也是远远放不下的。他的书多数从图书馆借,所谓的“书非借不能读”,借来后尽早地把它读掉,在读的过程中做笔记。最后是无数的书在他的家里流进流出,但是留存的只有他的读书笔记。

采访式阅读也好,闲聊式阅读也好,关于阅读的意义,我的理解是连接一个更大的世界。作为记者,写作就是把你看到的世界分享给大家。

如果真的要说阅读的功利点,它还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流传很广的,一位叫冯象的法学学者回忆,他在2003年去参加学术会议,美国94岁的商学界老学者德鲁克发言思路仍然非常清晰,整个人的状态像80岁左右。大家问他长寿的秘诀,他讲他每五年要把《莎士比亚全集》重读一遍——有一种说法是,读杜甫的诗歌也能起到类似作用。

最后,在这里祝愿大家能够享受阅读,快乐一生。

--------

2021年4月起,南方周末报社将向全国2万名中学语文教师赠阅为期一年的《南方周末》纸质报纸,以及计划举办进中学校园、开展公益教师训练营等线下活动。欢迎进入“语你共进”专区了解更多:http://www.infzm.com/content/203395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