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杀死”ATM?

责任编辑:黄金萍

2002年1月,围在ATM取款机前等待取款的人们。(视觉中国/图)

编者按:

1967年,以创新产品形态面世的ATM,以技术方式创造性地解决了银行业纸币存取问题,甚至它本身也成为一种打破行政垄断的工具,然而,数字化从另一个赛道对ATM行业来了一次釜底抽薪。

ATM的故事如科幻小说《三体》中所说,“我消灭你,与你无关”;更是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Christensen)所提出的“破坏式技术”、“破坏式创新”。

科创无止境,唯有更快速、持续地推进。

曾为“中国最大”的ATM合作运营厂商御银股份(002177.SZ),主营业务正遭遇大滑坡。

2015年其ATM销售收入7.78亿元,ATM合作运营收入1.16亿元;到2020年,上述两部分业务的收入分别滑至0.15亿元和0.07亿元,全年营收仅为1.82亿元。

ATM(自动取款机)的重要功能是存取现金。据央行统计,ATM的年度新装机数量在2015年发生变化,从2015年25.18万台降至2016年5.75万台和2017年3.64万台,中国主要的大中型银行在2016年前后收缩网点。

市场为何不再需要ATM?直接原因,是存取款业务量的萎缩。

央行每年发布的《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2020年银行卡存、取现业务金额量几乎回到了十年的水平。2015年取现业务总金额出现同比负增长,2017年存现业务金额也开始同比下降,2020年存、取现业务的同比降幅超过两成,降到了2010年的水平之下。

谁在“消灭”ATM?

1967年6月27日,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取款机在巴克莱银行位于英国伦敦的一家分行亮相,其发明者是42岁的苏格兰人谢泼德·巴伦(ShepherdBarron)——他因为经常在银行取不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唐家乐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