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进女厕”,只能靠女性理解吗?

第三卫生间的推广和建设都需要时间,在此之前,类似男童进女厕的难题,需要的还是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

“知道”(nz_zhidao)跟你聊聊,男童上女厕的老难题。

(IC photo / 图)

不少带男娃的妈妈都有过这么一个尴尬经历:孩子在商场想上厕所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办,让年纪小的男孩自己去男厕,担心他走丢或是不会用厕所,带去女厕所要遭受他人目光。而对于女性来说,如果在厕所里遇到男童,也会感到不自在。

5月13日,有网络爆料,上海某景区内一母亲带双胞胎儿子进女厕,其中一男童在隔间外挨个弯腰“偷瞄”。虽然男童“偷瞄”可能只是在找妈妈而非有什么恶意,网上还是有很多女性表达强烈地反感。

事实上,类似的事件并不鲜见。#如何看待妈妈带男童进女厕#在微博上有超过4亿次阅读,互联网常为这个话题撕得不可开交。男童进女厕,真的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吗?

 女性的真实困扰 

带缺乏独立如厕能力的小孩出去玩时,小孩的如厕问题,一直困扰着家长。尤其是爸爸单独带女儿、妈妈单独带儿子出去玩的情形,更显得焦灼。

现实生活中,讨论得最多的是男童进女厕,而非女童进男厕,最根本的原因是女性承担了大部分的育儿责任,就包括带孩子出行,也基本是由妈妈负责。由爸爸单独带女儿出来游玩的情况相对少见。

从孩子的角度看,带孩子进入异性厕所如厕,可能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性别意识。据《儿童青少年性意识发展与性别角色教育研究》,儿童在3、4岁时就开始明了自己的性别,这一时期即“性自认期”,已能分辨周围人的性别。因此,孩子3周岁后,就要避免孩子进入异性厕所、公共澡堂、更衣间等,避免给孩子的性别认知造成混乱。

对于成年女性来说,小男孩进入厕所,还是会给她们带来尴尬和困扰。哪怕孩子的年龄很小,他终究是异性。一些小男孩因为不懂事,也屡屡做出让女性感受到强烈冒犯的举动,比如敲厕所门、扒门缝、掀开浴室的帘子、在更衣室里跑动等。女性既气愤于隐私被侵犯,碍于小孩还小又只能忍气吞声,满肚子委屈和怨气。自然地,她们强烈反对妈妈带男童进女厕。不是她们不够体谅妈妈,或者不够包容,而是女性有获得尊严、免于恐惧、免于冒犯的权利。

可如果站在妈妈的立场上看,她们同样也有不得已的困境。妈妈单独带缺乏独自如厕能力的男童出行,当小孩有“三急”时,妈妈也只能硬着头皮把男童带进女厕所。女性是相对男性而言的弱势群体,孩童又是相较于成年人的弱势群体,有时需要双方的一点让步与理解。妈妈在呼吁她人理解的同时,也必须看管好男童,约束他的举动,避免给其他女性造成困扰。

另外,更值得深思的是,明明是男童的难题,怎么最后又变成成年女性之间的撕扯,男童的爸爸去哪儿了?这指向的是在育儿中爸爸的普遍缺席。有一些地方的女厕里设置了男童的小便池,这是方便了妈妈带男童进女厕,实际上也默认并强化了女性是育儿的主体,并且也着实侵犯了女性的利益——设置这个小便池时,有考虑到女性的感受吗?

(IC photo / 图)

困境纾解得靠制度

事实上,“男童进女厕”式尴尬并非无解——第三卫生间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何为“第三卫生间”?

2016年,原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是在厕所中专门设置的、为行为障碍者或协助行动不能自理的亲人(尤其是异性)使用的卫生间。”也就是说,第三卫生间并不是单纯的男厕或女厕,它是家庭卫生间,当家庭成员无法自主使用卫生间,异性家庭成员可以进入协助完成如厕。第三卫生间的用途很广,它不仅仅局限于父亲带女童,母亲带男童,也包括成年人之间,毕竟也有一部分成年人因为老弱病残等,缺乏独自如厕能力……

第三卫生间充满人文关怀,它从弱者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弱者的需求,缓解了弱者的尴尬。第三卫生间也是性别友好卫生间,可以帮助在性别秩序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免去诸多不必要的困扰。

如今面临的问题是,我国第三卫生间的建设步调很慢。原国家旅游局曾发文要求所有5A级旅游景区必须具备第三卫生间,提倡其他旅游景区及旅游场所建设第三卫生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全面推进第三卫生间建设。目前,也就5A级旅游景区的第三卫生间是强制性建设,其他公共场所缺乏强制性要求。

2017年有调查发现,北京不同景区及医院等公共机构共75组卫生间,仅9处配备“第三卫生间”。大部分“第三卫生间”以无障碍卫生间出现,但仍存在被占用、设备不全等情况。而直到2019年8月北京市才出现了第一座设立第三卫生间的地铁站。北京尚且如此,其他地方更不必说了。与此同时,很大一部分公众对第三卫生间也是一无所知,不知道它是干嘛的、有什么作用,建设了使用率也比较低下。

因此,有着超过4亿次阅读的#如何看待妈妈带男童进女厕#,实际上呼吁的是,我们必须加快第三卫生间的普及与建设,把它当做“厕所革命”的一部分,并在公共场所广泛推广,甚至可以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让它成为公共场所的一种标配。

当然,第三卫生间的推广和建设都需要时间。在此之前,类似男童进女厕的难题,需要的还是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我们的社会应该是儿童友好型社会,孩子如果不是故意捣乱的熊孩子,对他们的需求不妨多一些关爱包容,适当让渡一些权利。而同为女人的妈妈,也应该考虑到女性在厕所等私密场所遭遇异性的紧张与难堪,一定要避免男童有不适宜的举动。可以考虑让孩子进出异性厕所时戴上眼罩,孩子“眼不见”,对于孩子对于女性来说,心理负担都会小很多。

最后也要呼吁男性多多参与到育儿中来。如果爸爸不是把育儿的责任直接甩给妈妈,而是能够多多陪伴孩子、多多参与孩子的成长,那么类似妈妈带男童进女厕的矛盾也就会大大减少。

网络编辑:汪亚纯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