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A股ESG信息披露现状及展望:上市公司必须更为重视ESG表现

分享嘉宾: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研究员孙烨

随着近几年ESG的快速发展,全球众多机构都已将ESG因素纳入到自身的研究及投资决策体系中。从宏观来看,重视ESG要素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生需求,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向中速转变,更加追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整体经济效益的考虑更加注重于对社会、环境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这种经济发展方向的转型也促进着企业关注ESG因素对公司的长期影响。

从微观来看,ESG因素是对公司价值的重新评估,对公司而言ESG是一种发展理念,同时也是一种价值观。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不重视ESG的公司具有较大的中长期风险,而这种风险必然会影响到公司的财务业绩表现。投资人将这些能够影响公司外部性的指标纳入到它的估值体系,反过来促使上市公司更加重视在ESG的表现。

随着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海外成熟ESG理念也逐步影响到中国的上市公司以及投资人,从ESG报告的数量及披露质量来看,A股的ESG信息披露情况在近几年不断提升。以沪深300的上市公司为例,从披露数量来看,有80%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或者ESG报告,与海外各国的头部企业披露情况基本持平,从披露质量来看,国内上市公司的ESG评级也在不断提升。

从披露议题来看,上市公司披露议题覆盖面广泛,其中环境和社会要素的披露范围也越来越广,尤其在中国提出“3060碳目标”之后,中国的上市公司逐渐将碳排放以及低碳转型的情况纳入到年报披露的范围中。社会因素从原来只关注捐款或是扶贫,逐步扩展到供应链管理、隐私与信息安全、反商业贿赂等各个领域。据统计2020年沪深300上市公司中,有超过30%的公司披露了环境信息,但对于具体的定量信息披露不完整;在社会因素方面,有80%左右的公司披露关于员工权益、供应商权益、产品安全等方面情况。

对于ESG评级较高的上市公司进一步分析,挖掘他们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做法,发现有以下特点:

第一,发挥领导和管理流程的作用,通过明确董事会的ESG领导责任,搭建起ESG相关的组织架构,建立明确的ESG规划和反馈机制,加强与外部的沟通联系。

第二,强化对ESG风险和机遇的识别,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披露各个因素可能给公司带来的政策风险、科技风险、市场风险、声誉风险、物理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三,部分优质公司不再机械套用披露指引披露ESG信息,而是从公司中长期价值和运营的可持续性等维度确定对公司最为重要的ESG问题。普遍做法是,从最新指引及国际披露框架、利益相关方的反馈意见、全球热点问题等对相关议题进行初步识别,再将ESG问题与商业模式、运营、供应链、研发、产品、市场行业等要素紧密结合,找出与战略和业务环境关系最为紧密的ESG议题,最后利用分析工具对重要性进行排序。

第四,提高关键绩效指标的可量化程度,当前各国指引普遍以方向性为主,对具体定量指标没有强制性要求,部分公司结合行业及自身特点,参考国际上GRISASBWFE等国际组织提供的信息披露框架,完善了ESG量化指标的披露情况。

第五,落实“双碳战略”,积极公布减排成效,目前气候问题并不是强制披露的内容,但受国家战略影响,在2020年不少上市公司增加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专项披露。部分公司参考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倡议,去构建治理架构、制定策略、风险管理以及目标与绩效四个层面的气候信息披露体系。还有些公司建立了碳核算机制,全面评估生产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向公众披露减排措施、具体减排数据以及未来的预期目标与主要路径。

展望未来,低碳发展必然对实体企业会有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将从成本端、收入端、资产端对公司的业绩带来多维度、长期性的影响。而在国际贸易和投资领域,与碳相关的摩擦和声誉风险加大,例如欧盟的“碳边界调整机制”,将可能成为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工具,引发新的贸易摩擦,中国亟须建立可比、透明、与国际接轨的气候信息披露体系。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