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转学,松紧两难:女博士“自曝”引发的关注

允许转学的学生范围经历了先宽松后限制再放宽的过程。“从这些修订过程来看,大家还是希望有转校机制来修补高考的制度、大学的招生制度。”

修订在2017年通过并沿用至今,要求研究生拟转入学校、专业的录取控制标准不得高于其所在学校、专业,从政策层面上堵死了“由低转高”的渠道。

“转学难”虽是大背景,但有的地方早已常规化开展高校公开招考式转学尝试。2020年,上海被允许转学的插班生达257名,2019年是264名。

(本文首发于2021年9月16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吴筱羽

女博士赵可心和自己的母校“杠”上了。

2021年7月底,在华中科技大学一路读完本硕博的赵可心在直播中宣称,“像我们这种有关系的,哪怕你的分数不够华科的线,你就上一个二本学校,后面都可以转学转过来的。”

靠着一场效仿演员仝卓的“自曝”,赵可心迅速将母校和自己卷入舆情。

华中科大本科生院在7月30日发布声明表示,赵可心言论不实,赵于2008年报考该校并被录取,录取符合高考政策,其父母非该校教职工。但华中科大未回应是否有教职工子女转学。

2015年5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高等学校转学工作的通知》,收紧大学生转学范围,规定了10种不得转学的情形。这份通知到了2018年1月宣告废止。 (视觉中国/图)

事件引发了舆论对大学生转学的关注。实际上,这一制度很早就有,1990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就允许确有专长、入学后发现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和确有某种特殊困难的学生转学。日后,转学制度经历了多次调整,在松紧之间摇摆。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缺少公开和监督,转学制度中滋生出影响教育公平的现象。赵可心之前,最大的争议事件发生在2015年,17名从外校转入湖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被撤销转学,随后,教育部迅速收紧大学生转学政策。

女博士“自曝”之后

对于自己在直播间的行为,赵可心对南方周末记者解释为“刻意为了引起关注”。前述“自曝”前,她已和华中科大就大学生转学一事有过几回合“较量”。

事情的起点,赵可心称是一次招聘。她在深圳成立的公司,在2021年5月招聘时,发现有应聘者的高考录取学校是其他一本高校,毕业学校却是华中科大。

赵可心说,在她本科期间,身边就有同学是通过转学入读,且是从比华中科大录取分数低的学校转入,她怀疑背后有“暗箱操作”,因此一直关注转学问题。

随后,赵可心以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向华中科大和湖北省教育厅分别申请了信息公开,申请公开内容为该校2010-2014年五年间所有转入、转出的本科生、研究生名单。

赵可心展示的邮件截图显示,5月26日,华中科大信息公开办公室向她的公司拒绝了申请,回复为“因涉及个人隐私,该信息不属于应公开范围”。

7月5日,湖北省教育厅也拒绝了,理由同样是“涉及个人隐私”,且“经审查,该政府信息公开后会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

为何是申请信息公开而不是举报,赵可心解释,按照当时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如果确有特殊困难,从分数低的学校转到分数高的同批次学校是合规操作”。

这份出台于2005年的文件规定,学生如患病或者确有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的,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秦莉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